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7页 |
1 大豆的栽培及品种选育现状 | 第8-10页 |
·我国大豆的生产消费现状及问题 | 第8-9页 |
·大豆育种的发展与杂交育种 | 第9-10页 |
2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应用 | 第10-12页 |
3 大豆的遗传多态性与遗传标记 | 第12-15页 |
·形态标记 | 第12页 |
·分子标记 | 第12-15页 |
·SSR标记简介 | 第13页 |
·SSR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SSR标记的特点 | 第14页 |
·SSR标记在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SSR标记在大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 第15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晋旱125×昔野501杂交后代群体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 第17-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材料 | 第17-19页 |
·田间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品质性状测定 | 第20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0页 |
2 杂交亲本与后代群体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 第20-21页 |
3 杂交群体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21页 |
4 杂交群体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因子分析 | 第21-24页 |
·初始化特征值的计算与因子数的选择 | 第21-23页 |
·主成分矩阵与权重系数分析 | 第23-24页 |
5 杂交群体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24-28页 |
第三章 SSR分子标记遗传变异研究 | 第28-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2页 |
·材料 | 第28页 |
·试验仪器与药品 | 第28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8页 |
·试验试剂与配制 | 第28页 |
·大豆基因组的提取与检测 | 第28-30页 |
·大豆基因组全DNA的提取 | 第28-30页 |
·提取DNA的质量检测 | 第30页 |
·SSR标记的检测 | 第30-32页 |
·PCR扩增反应 | 第30-31页 |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31-32页 |
·SSR标记的数据读取与处理 | 第32页 |
2 试验结果 | 第32-36页 |
·大豆基因组全DNA提取的结果检测 | 第32-33页 |
·SSR分子标记引物多态性的筛选结果 | 第33-36页 |
3 杂交后代群体SSR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36-37页 |
4 杂交后代群体遗传相似性分析 | 第37-40页 |
5 基于SSR标记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抗旱性与SSR优异等位变异 | 第41-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页 |
·材料 | 第41页 |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41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1页 |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大豆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操作流程 | 第41页 |
2 抗旱性分析与结果 | 第41-43页 |
·预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合成群体的耐干旱胁迫鉴定 | 第43页 |
3 抗旱性SSR标记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 | 第43-45页 |
·合成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 第43页 |
·抗旱性优异等位变异分析 | 第43-45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5-48页 |
1 讨论 | 第45-47页 |
·晋旱125×昔野501杂交群体表型多态与遗传变异 | 第45页 |
·晋旱125x昔野501杂交群体SSR标记多态性 | 第45-46页 |
·大豆苗期抗旱性与优异等位变异的探讨 | 第46-47页 |
2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Abstract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