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5-3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5-34页 |
·化感作用概况 | 第15-26页 |
·化感作用的历史与概念 | 第15-16页 |
·化感物质的种类 | 第16-20页 |
·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 | 第20-23页 |
·化感作用的机制 | 第23-26页 |
·化感作用的生物测试 | 第26-28页 |
·发芽试验 | 第26-27页 |
·生长发育测定 | 第27页 |
·大田试验与盆栽试验 | 第27页 |
·植物对微生物、昆虫的化感作用测定 | 第27-28页 |
·同位素示踪法 | 第28页 |
·化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8-29页 |
·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29-33页 |
·化感物质种类 | 第29页 |
·化感物质之间的协同、加合关系 | 第29-30页 |
·化感物质之间的拮抗关系 | 第30页 |
·无机物的影响 | 第30页 |
·植物生境 | 第30-31页 |
·遗传多样性 | 第31-32页 |
·植物生长周期、生长阶段和器官 | 第32页 |
·动物和微生物 | 第32-33页 |
·核桃化感作用研究现状 | 第33-34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4-35页 |
3 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秦巴山区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受体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 第35页 |
·川西高山峡谷区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受体植物生长及结籽影响的研究 | 第35-36页 |
·四川盆地丘陵区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受体植物及其后代生长影响的研究及其中潜在化感物质的鉴定 | 第36页 |
·不同生境条件下生长的核桃凋落叶分解的化感效应比较研究 | 第36-37页 |
第二章 秦巴山区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受体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 第37-45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37页 |
·供体材料 | 第37-38页 |
·受体材料 | 第38页 |
·栽植容器与土壤 | 第38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8-40页 |
·试验设计 | 第38-39页 |
·指标测定 | 第39页 |
·生物量测定 | 第39页 |
·活性氧代谢相关指标 | 第39页 |
·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39页 |
·数据处理 | 第39-40页 |
3 试验结果 | 第40-43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小白菜生物量的影响 | 第40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小白菜体内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40-42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小白菜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4 讨论 | 第43-44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 第43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小白菜体内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43-44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小白菜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44页 |
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川西高山峡谷区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受体植物生长及结籽影响的研究 | 第45-56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5-46页 |
·供体材料 | 第45页 |
·受体材料 | 第45页 |
·栽植容器与土壤 | 第45-46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试验设计 | 第46页 |
·指标测定 | 第46-47页 |
·地上部分鲜重 | 第46页 |
·肉质根鲜重 | 第46页 |
·活性氧代谢相关指标 | 第46页 |
·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46页 |
·光合色素含量 | 第46-47页 |
·种子千粒重 | 第47页 |
·种子颜色 | 第47页 |
·种子萌发率 | 第47页 |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3 试验结果 | 第47-53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萝卜鲜重的影响 | 第47-49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萝卜体内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49-51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萝卜叶片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51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萝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萝卜种子大小、颜色和萌发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萝卜的化感综合效应 | 第53页 |
4 讨论 | 第53-55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萝卜长和结籽的影响 | 第53-54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萝卜光合色素含量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54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萝卜叶片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5 小结 | 第55-56页 |
·本试验进一步证实了核桃凋落叶分解的化感作用,核桃凋落叶分解还可通过抑制萝卜的光合色素合成,改变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抑制萝卜的生长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四川盆地丘陵区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受体植物及其后代生长影响的研究及其中潜在化感物质的鉴定 | 第56-7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56-57页 |
·供体材料 | 第56-57页 |
·核桃凋落叶 | 第56页 |
·蒸煮并用有机溶剂浸提的凋落叶 | 第56-57页 |
·受体材料 | 第57页 |
·栽植容器与土壤 | 第5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57-59页 |
·试验设计 | 第57页 |
·核桃凋落叶盆栽试验(试验A) | 第57页 |
·平行空白试验(试验B) | 第57页 |
·指标测定 | 第57-59页 |
·株高测定 | 第57页 |
·根系长度测定 | 第57页 |
·地上部分鲜重 | 第57-58页 |
·地下部分鲜重 | 第58页 |
·活性氧代谢相关指标 | 第58页 |
·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58页 |
·光合色素含量 | 第58页 |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 | 第58页 |
·开花时间 | 第58页 |
·种子千粒重 | 第58页 |
·种子萌发率 | 第58-59页 |
·核桃凋落叶中潜在的化感物质鉴定(GC-MS分析) | 第59页 |
·数据处理 | 第59页 |
3 试验结果 | 第59-68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菠菜及其子代生长的影响(试验A) | 第59-63页 |
·浸提蒸煮的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菠菜生长的影响(试验B) | 第63-64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菠菜体内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64-65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菠菜体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菠菜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66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菠菜净合速率(Pn)和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第66-67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菠菜的化感综合效应 | 第67页 |
·核桃凋落叶与蒸煮浸提凋落叶中主要次生代谢物质的对比 | 第67-68页 |
4 讨论 | 第68-73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化感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 第68-69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菠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抑制效应 | 第69-70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菠菜子代生长及其化感耐受·性的影响 | 第70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菠菜的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70-71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菠菜叶片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71-72页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菠菜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72页 |
·核桃凋落叶中主要化感物质的推测 | 第72-73页 |
5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不同生境条件下生长的核桃凋落叶分解的化感效应比较研究 | 第74-89页 |
1 试验材料 | 第74-75页 |
·供体材料 | 第74页 |
·秦巴核桃凋落叶 | 第74页 |
·川西核桃凋落叶 | 第74页 |
·受体材料 | 第74页 |
·栽植容器与土壤 | 第74-75页 |
2 试验方法 | 第75-76页 |
·试验设计 | 第75页 |
·指标测定 | 第75-76页 |
·生物量测定 | 第75页 |
·光合色素含量 | 第75页 |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 | 第75页 |
·GC-MS检测川西核桃与秦巴核桃凋落叶中的次生代谢物质 | 第75-76页 |
·数据处理 | 第76页 |
3 试验结果 | 第76-80页 |
·川西核桃与秦巴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小白菜生物量的影响 | 第76-77页 |
·川西核桃与秦巴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小白菜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77-78页 |
·川西核桃与秦巴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小白菜净光合速率和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第78-79页 |
·川西核桃与秦巴核桃凋落叶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差异 | 第79-80页 |
4 讨论 | 第80-88页 |
·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核桃凋落叶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 第80-81页 |
·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核桃凋落叶对小白菜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81-82页 |
·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核桃凋落叶次生代谢物质的差异 | 第82-83页 |
·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凋落叶化感作用差异的可能性因素 | 第83-88页 |
·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核桃体内具有化感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组成和含量不同 | 第83-85页 |
·遗传多样性差异 | 第85-86页 |
·具有化感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差异 | 第86-88页 |
5 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9-90页 |
2 本研究的特色 | 第90页 |
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附录 | 第109-110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