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 缩略语 | 第6-10页 |
| 1 前言 | 第10-19页 |
| ·牛磺酸简介 | 第10页 |
| ·牛磺酸的分布 | 第10-11页 |
| ·牛磺酸的体内代谢 | 第11页 |
|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 | 第11-15页 |
| ·促进营养物质的代谢 | 第11-12页 |
|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 第12页 |
| ·对脑发育的影响及益智、强化记忆作用 | 第12-13页 |
| ·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 第13-14页 |
| ·其他生理功能 | 第14-15页 |
| ·牛磺酸的生产及其在食品、药品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牛磺酸的生产现状 | 第15页 |
| ·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 第15-16页 |
| ·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16页 |
| ·天然产物中牛磺酸提取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及研究前景 | 第17-19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课题的研究前景 | 第18-19页 |
| 2 章鱼下脚料中牛磺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19-40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9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 ·仪器设备 | 第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4页 |
| ·牛磺酸的提取 | 第19-21页 |
| ·牛磺酸的分离纯化 | 第21-22页 |
| ·牛磺酸的结晶 | 第22页 |
| ·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9页 |
| ·章鱼下脚料成分分析结果 | 第24页 |
| ·牛磺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4页 |
| ·牛磺酸提取工艺的确定 | 第24-28页 |
| ·不同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24-27页 |
| ·牛磺酸提取的正交实验结果 | 第27-28页 |
| ·提取液中蛋白质去除条件的选择 | 第28-29页 |
| ·牛磺酸过柱条件的优化 | 第29-35页 |
| ·不同因素对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9-32页 |
| ·牛磺酸上柱吸附条件的优选 | 第32-33页 |
| ·牛磺酸洗脱条件的探讨 | 第33-35页 |
| ·产品纯化结晶条件的选择 | 第35-37页 |
| ·产品的纯度鉴定 | 第37-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3 牛磺酸的抗力竭性疲劳研究 | 第40-51页 |
| ·材料 | 第40页 |
| ·原料 | 第40页 |
| ·试剂 | 第40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 ·力竭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 ·牛磺酸的抗小鼠力竭性疲劳的研究 | 第41页 |
| ·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检测 | 第41-42页 |
| ·小鼠肝组织 MDA 含量的检测 | 第42-43页 |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 ·抗力竭性疲劳效果 | 第43-47页 |
| ·小鼠力竭运动后血浆 SOD 活性的变化 | 第47-48页 |
| ·小鼠力竭运动后肝脏 MDA 浓度 | 第48-49页 |
| ·牛磺酸抗力竭性疲劳效果及机理探讨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4 牛磺酸对心肌细胞缺氧时凋亡的影响 | 第51-61页 |
| ·材料 | 第51-52页 |
| ·原料 | 第51页 |
| ·试剂 | 第51页 |
| ·仪器设备 | 第51-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6页 |
| ·乳鼠心肌细胞培养 | 第52-53页 |
| ·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缺氧模型的建立 | 第53页 |
| ·牛磺酸对缺氧心肌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心肌细胞缺氧培养后 SOD 活性的测定 | 第54-55页 |
| ·心肌缺氧培养后培养基中 MDA 浓度的检测 | 第55页 |
| ·Hoechst/PI 双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 第55-56页 |
| ·数据处理 | 第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 ·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方法的确立 | 第56-57页 |
| ·体外心肌细胞缺氧培养后 SOD 活性检测 | 第57页 |
| ·体外心肌细胞缺氧培养后 MDA 浓度检测 | 第57-58页 |
| ·心肌细胞缺氧培养24 小时后凋亡检测结果 | 第58-59页 |
| ·牛磺酸对心肌细胞缺氧培养时凋亡的影响及讨论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附图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