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应力测试与反演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及实用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地应力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地应力反演方法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围岩二次应力测试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隧道工程概况 | 第14-18页 |
·地形、地貌 | 第14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4页 |
·地表水 | 第14页 |
·地下水 | 第14页 |
·地层岩性 | 第14-15页 |
·地质构造 | 第15-17页 |
·设计概况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3 隧道初始地应力测试 | 第18-38页 |
·三钻孔交汇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试 | 第18-27页 |
·测试原理和方法 | 第18-21页 |
·测试过程 | 第21-22页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22-27页 |
·Kaiser 效应地应力测试 | 第27-35页 |
·声发射Kaiser 效应测试原理 | 第27-29页 |
·测试过程 | 第29-32页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32-35页 |
·应力解除和Kaiser 效应测试结果的相关性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4 地应力场回归分析方法 | 第38-48页 |
·概述 | 第38页 |
·地应力反演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38-40页 |
·地应力反演回归分析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0-41页 |
·约束边界条件的施加 | 第40页 |
·荷载边界条件的施加 | 第40-41页 |
·空间中任意一点应力插值的确定方法 | 第41-43页 |
·地应力场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回归方法 | 第43-44页 |
·地应力场回归结果统计检验 | 第44-45页 |
·逐步回归原理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5 隧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 | 第48-62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8-50页 |
·参数选取 | 第50页 |
·初始地应力实测成果转换 | 第50-53页 |
·实测点在模型中的位置 | 第50-51页 |
·坐标转换及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地应力场反演回归分析 | 第53-60页 |
·反演计算 | 第53-54页 |
·回归系数 | 第54页 |
·回归效果检验 | 第54-55页 |
·反演回归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6 隧道围岩二次应力测试与模拟研究 | 第62-78页 |
·围岩二次应力现场测试 | 第62-65页 |
·测试原理和方法 | 第62-63页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3-65页 |
·隧道开挖过程的围岩二次应力模拟 | 第65-76页 |
·侧压力系数法 | 第65-66页 |
·围岩二次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66-76页 |
·隧道围岩二次应力场特征 | 第76-77页 |
·应力大小与隧道埋深的关系 | 第76页 |
·断面分布特征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主要结论 | 第78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