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人体病毒学(致病病毒)论文

人冠状病毒NL63中国株全基因组的测序与感染性克隆构建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图表目录第12-14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4-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32页
   ·冠状病毒概述第15-26页
     ·冠状病毒的分类第16-17页
     ·冠状病毒的形态第17-18页
     ·基因组结构及主要功能蛋白第18-20页
     ·病毒复制转录机制第20-22页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第22-24页
     ·冠状病毒反向遗传学第24-25页
     ·冠状病毒跨种属传播机制第25-26页
   ·人冠状病毒NL63分子生物学第26-31页
     ·HCoV-NL63分离与鉴定第27页
     ·HCoV-NL63基因组结构第27-28页
     ·HCoV-NL63分子流行病学第28-29页
     ·HCoV-NL63系统发生与分类第29-30页
     ·HCoV-NL63国内研究进展第30-31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1-32页
第二章 人冠状病毒NL63中国株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第32-48页
   ·材料和方法第32-38页
     ·主要仪器第32页
     ·主要试剂和细胞第32-33页
     ·样本采集与鉴定第33页
     ·NL63病毒的分离培养第33-34页
     ·病毒RNA提取及反转录第34-35页
     ·引物设计第35-36页
     ·3'-RACE PCR克隆第36-37页
     ·5'-RACE PCR克隆第37页
     ·各目的片段PCR克隆、测序第37页
     ·HCoV-NL63系统发生分析第37-38页
   ·结果第38-46页
     ·NL63病毒的分离培养第38页
     ·3'-RACE PCR克隆第38页
     ·5'-RACE PCR克隆第38-39页
     ·各目的片段PCR克隆第39页
     ·HCoV-NL63全基因序列拼接及分析第39-43页
     ·HCoV-NL63系统发生分析第43-45页
     ·NL63国内株基因重组分析第45-46页
   ·讨论第46-47页
   ·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HCoV-NL63中国株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与拯救第48-73页
   ·技术路线第49-50页
   ·材料和方法第50-59页
     ·病毒和细胞第50页
     ·主要仪器第50页
     ·主要试剂第50页
     ·体外连接策略第50-51页
     ·Overlapping PCR第51页
     ·引物设计第51-52页
     ·目的片段的克隆第52-53页
     ·各个目的片段的制备第53-54页
     ·目的片段酶切第54页
     ·目的片段体外连接第54-55页
     ·目的片段的纯化第55-56页
     ·体外转录第56页
     ·电转染第56-57页
     ·病毒拯救第57页
     ·分子Marker验证第57页
     ·Western blot实验第57-58页
     ·IFA实验第58-59页
     ·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第59页
   ·实验结果第59-70页
     ·目的片段融合PCR第59-60页
     ·六个目的片段的获得第60-62页
     ·各个目的片段的制备第62页
     ·目的片段的体外连接第62-63页
     ·体外转录第63页
     ·电转染与病毒拯救第63-65页
       ·ic-NL63病毒拯救第63-64页
       ·ic-NL63-gfp重组病毒的拯救第64-65页
     ·分子Marker的鉴定第65-66页
     ·IFA和Western blot实验第66-68页
       ·免疫荧光实验第66-67页
       ·Western blot实验第67-68页
     ·病毒拯救株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第68-70页
   ·讨论第70-72页
   ·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第73-75页
   ·本论文主要结论第73-74页
   ·本论文创新点第74页
   ·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4页
附录第84-98页
发表综述第98-107页
 参考文献第104-107页
附件第107-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个人简历第115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HIV-1流行株CRF07_BC和B耐药进化研究
下一篇:我国居民二噁英类物质膳食暴露及机体负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