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4页
引言第14-17页
第一章 生态观的形成第17-66页
 第一节 生态观形成的现实背景第17-25页
  一、环境与审美的双重危机:传统科学的负面效应第17-23页
  二、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生态学的跨学科发展第23-25页
 第二节 生态观形成的理论背景第25-47页
  一、机械而客观的世界:传统的科学世界观第25-40页
  二、来自内部的突破:新物理学领域带来的观念变革第40-47页
 第三节 生态观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特征第47-66页
  一、走向有机的世界:生态观的发展历程第47-57页
  二、主客交流的有机整体论:生态观的理论特征第57-66页
第二章 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第66-126页
 第一节 道家与儒家生态观的共同追求第67-84页
  一、同源性与内在驱动力:生态观的两个前提第67-69页
  二、万物一家:原始的有机整体论观念第69-73页
  三、生生不已:素朴的进化论思想第73-77页
  四、阴与阳:两极控制的生态运行机制第77-84页
 第二节 道家与儒家生态观的不同理想第84-113页
  一、“道→阴阳→自然万物”与“个人→家→国→天下”:两种不同的逻辑路线第84-94页
  二、“物无贵贱”与“最为天下贵”:人在自然中的不同位置第94-100页
  三、“无为”与“人与天地参”: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第100-110页
  四、“非人类中心”与“弱式人类中心”:道、儒两家与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关系第110-113页
 第三节 道家与儒家生态观的局限第113-126页
  一、强调被动适应反对主动创造:道家生态观的局限第114-120页
  二、追求等级秩序排斥个性自主:儒家生态观的局限第120-126页
第三章 生态观视野中的道、儒审美观第126-181页
 第一节 生态观视域中的和谐与美第126-147页
  一、和谐是美的源泉:生态观视域中美的内含第127-134页
  二、“偏于生理和感官的愉悦感”与“偏于心理和精神的愉悦感”:两种不同的愉悦感及在中国古代审美发展史中的演变第134-147页
 第二节 生态观视域中道、儒审美观的同与异第147-170页
  一、“至乐无乐”与“美善相乐”:两种审美愉悦感的区别对待第147-157页
  二、自然性倾向与社会性倾向:似同实异的审美理想第157-161页
  三、“澹然无极”与“尽美尽善”:小同大异的艺术主张第161-170页
 第三节 生态观视域中道、儒审美观的不足第170-181页
  一、两种审美愉悦感的尖锐对立与自然至上对艺术活动的压制:道家审美观的不足第171-175页
  二、两种审美愉悦感的严重失衡与道德优先对艺术自由的束缚:儒家审美观的不足第175-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87页
致谢第187-18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88-18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韩女性作家爱情小说比较研究
下一篇:三城文学“都市乡土”的空间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