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动态电压调节技术 | 第13-16页 |
·功耗基础 | 第13-14页 |
·动态电压调节技术 | 第14-16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面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系统能耗模型(SEM) | 第19-33页 |
·具有DVS能力的系统能耗模型 | 第19-20页 |
·考虑空转能耗的系统能耗模型(SEM) | 第20-21页 |
·系统能耗测试框架 | 第21-25页 |
·测试方法 | 第21-23页 |
·目标计算机系统 | 第23页 |
·测试程序 | 第23-24页 |
·测试频率 | 第24-25页 |
·实验 | 第25-32页 |
·SPEC CPU2006 测试 | 第25-30页 |
·NPB‐OMP测试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系统能耗优化模型EOM和SEOM | 第33-42页 |
·系统能耗优化模型 | 第33-35页 |
·实验及分析 | 第35-39页 |
·最佳运行频率分析 | 第35-37页 |
·能耗优化结果 | 第37-39页 |
·睿频模式对系统能耗的影响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编译指导的系统能耗优化模型(CEOM) | 第42-65页 |
·区域运行能耗测量的简化和CEOM | 第42-43页 |
·参数的获取方法 | 第43-45页 |
·DVS切换时间与切换能耗 | 第43-44页 |
·系统运行平均功率 | 第44页 |
·程序各区域运行时间与次数 | 第44-45页 |
·GCC编译器的插桩框架简述 | 第45-47页 |
·GCC编译器 | 第45-46页 |
·GCC编译器的插桩框架 | 第46-47页 |
·低功耗编译优化框架实现 | 第47-59页 |
·通用参数获取 | 第47-48页 |
·第一次插桩编译 | 第48-51页 |
·第一次插桩测量 | 第51-53页 |
·候选插桩区域筛选 | 第53页 |
·第二次插桩编译 | 第53页 |
·第二次插桩测量 | 第53-54页 |
·确定可降频运行的区域与对应的频率 | 第54-55页 |
·第三次优化编译 | 第55-56页 |
·各步骤间的数据传递 | 第56-59页 |
·实验 | 第59-64页 |
·测试对象 | 第59页 |
·语句阈值MIN_COST对初始插桩区域个数的影响 | 第59-60页 |
·测试结果 | 第60-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5-67页 |
·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1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