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公平理论及对我国分配现状的检验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1-20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5页 |
| ·研究的内容、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 ·研究的创新、难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 第2章 分配公平相关概念解析 | 第20-33页 |
| ·公平 | 第20-28页 |
| ·公平的定义 | 第20-23页 |
| ·公平的特征 | 第23-26页 |
| ·公平与公正、平等、正义的关系 | 第26-28页 |
| ·分配公平 | 第28-30页 |
| ·分配公平的定义 | 第28-29页 |
| ·分配公平的前提 | 第29-30页 |
| ·分配公平的社会价值 | 第30-33页 |
| 第3章 西方的分配公平思想 | 第33-46页 |
| ·功利主义分配公平思想 | 第33-37页 |
| ·边沁的功利主义分配公平思想 | 第33-35页 |
| ·西斯蒙第的国民幸福最大化分配公平思想 | 第35-37页 |
| ·自由主义分配公平思想 | 第37-46页 |
| ·亚当·斯密的古典主义分配公平观 | 第37-39页 |
|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分配公平观 | 第39-41页 |
|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分配思想 | 第41-46页 |
| 第4章 马克思主义分配公平理论 | 第46-57页 |
| ·马克思主义分配公平理论的内涵 | 第46-50页 |
| ·分配公平是一种相对的、历史的公平 | 第46-47页 |
| ·在不同阶段,分配公平有着不同的标准 | 第47页 |
| ·强调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 | 第47-48页 |
| ·社会主义仍然存在收入分配差距 | 第48-49页 |
| ·分配研究要跳出分配 | 第49-50页 |
| ·马克思对西方分配公平观的批判 | 第50-52页 |
| ·马克思对“三位一体的公式”的批判 | 第50-51页 |
| ·马克思对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的批判 | 第51页 |
| ·马克思对自由至上思想的批判 | 第51-52页 |
| ·马克思分配公平理论的现代价值 | 第52-57页 |
| ·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 第53页 |
| ·要保持一定收入差距 | 第53-54页 |
| ·要强调劳动者的重要性 | 第54-55页 |
| ·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 | 第55-57页 |
| 第5章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 第57-104页 |
| ·当前我国居民贫富差距拉大 | 第57-65页 |
|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明显 | 第57-62页 |
| ·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明显 | 第62-63页 |
|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 第63-65页 |
| ·初次分配过程中的分配不公 | 第65-79页 |
| ·垄断造成收入差距过大 | 第65-68页 |
| ·劳资关系造成的初次分配不公 | 第68-76页 |
|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分配不公 | 第76-79页 |
| ·收入分配逆向转移和寻租活动造成的分配不公 | 第79-89页 |
| ·收入分配逆向转移的定义 | 第79页 |
| ·收入分配逆向转移的特征 | 第79-81页 |
| ·产生收入分配逆向转移的原因 | 第81-83页 |
| ·寻租理论及寻租的表现形式 | 第83-87页 |
| ·寻租活动的危害 | 第87-89页 |
| ·再次分配过程中的分配不公 | 第89-97页 |
|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对分配公平的影响 | 第89-94页 |
| ·不完善的税收机制影响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 第94-97页 |
| ·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的不公 | 第97-104页 |
| ·作为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的慈善事业 | 第97-98页 |
| ·发展慈善事业的重大意义 | 第98-99页 |
| ·第三次分配的不公现象 | 第99-100页 |
| ·第三次分配面临的困境 | 第100-102页 |
| ·第三次分配不公的原因 | 第102-104页 |
| 第6章 分配不公现状对经济发展的桎梏 | 第104-112页 |
| ·分配公平和经济增长 | 第104-107页 |
| ·凯恩斯理论对公平和经济增长关系的论证 | 第104-105页 |
| ·经济增长和分配公平的相互作用 | 第105-107页 |
| ·收入分配不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 第107-112页 |
| ·收入分配不公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 第107-108页 |
| ·收入分配不公抑制了人民的消费需求 | 第108-109页 |
| ·收入分配不公对投资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 ·收入分配不公有碍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 | 第110-112页 |
| 第7章 实现分配公平的对策分析 | 第112-125页 |
| ·调节收入分配不公 | 第112-116页 |
|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第112-113页 |
| ·缩小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 第113-115页 |
| ·协调地区收入差距 | 第115-116页 |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116-118页 |
|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 第116-117页 |
| ·促进医疗保险体制改革 | 第117页 |
| ·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 第117-118页 |
| ·调整收入分配秩序 | 第118-120页 |
| ·严格控制垄断行业收入 | 第118页 |
| ·规范公务员收入 | 第118-119页 |
| ·严格打击灰色收入 | 第119页 |
| ·加大税收调节力度,提高政府转移支付能力 | 第119-120页 |
| ·深化工资制度改革 | 第120-125页 |
| ·我国企业工资制度亟需改革 | 第120-121页 |
| ·深化国有企业工资改革 | 第121-122页 |
| ·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 | 第122-125页 |
| 结束语 | 第125-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1页 |
| 致谢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