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流变 | 第10-21页 |
一、 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早期观念 | 第10-13页 |
1、 命运力量的网罗 | 第10-12页 |
2、 忏悔中的原罪与苦难 | 第12-13页 |
二、 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发展 | 第13-21页 |
1、 伦理力量实质的分化冲突与和解 | 第13-15页 |
2、 唯意志论的挣脱与冲突 | 第15-17页 |
3、 社会矛盾冲突的制导因素理论 | 第17-19页 |
4、 性欲的压抑与冲突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分析与评价 | 第21-30页 |
一、 悲剧制导因素形成的分析 | 第21-26页 |
1、 社会历史条件之于悲剧制导因素的形成 | 第21-23页 |
2、 人性之于悲剧制导因素的形成 | 第23-25页 |
3、 社会历史条件与人性共同作用之于悲剧制导因素的形成 | 第25-26页 |
二、 西方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评价 | 第26-30页 |
1、 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合理性评价 | 第27-28页 |
2、 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局限性评价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意义与价值 | 第30-35页 |
一、 对悲剧理论建构的作用 | 第30-32页 |
二、 为悲剧创作提供借鉴 | 第32-33页 |
三、 对于悲剧接受主体的悲剧本质认识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39页 |
个人简历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