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两委”关系研究--基于包头市土右旗的实地调查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7页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9-12页
 (二) 研究内容与目标第12-13页
 (三) 研究综述第13-15页
 (四) 研究方法与不足第15页
 (五) 论文结构安排第15-17页
一、村民自治与农村“两委”关系第17-25页
 (一) 村民自治的涵义第17-18页
 (二) 村民自治的原则第18-19页
  1. 自治主体广泛性原则第18页
  2. 自治过程民主性原则第18-19页
  3. 自治程序法制性原则第19页
 (三) 村民自治的目标第19-20页
 (四) 村民自治的演进和农村“两委”关系的形成发展第20-23页
  1. 村民自治的产生和农村“两委”关系的形成(1978年——1982年)第20-21页
  2. 村民自治的推广和农村“两委”关系的确立(1982年——1998年)第21页
  3. 村民自治的发展和农村“两委”关系的深化(1998年——2014年)第21-23页
 (五) 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两委”关系的实质第23-25页
二、土右旗农村“两委”关系发展现状第25-34页
 (一) 土右旗概况第25-26页
 (二) 土右旗村民自治和农村“两委”关系发展现状第26-34页
  1. 融洽和谐型第27-28页
  2. 游离松散型第28-29页
  3. 一方强势型第29-30页
  4. 对立抗衡型第30-32页
  5. 缺位搁政型第32-34页
三、农村“两委”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4-47页
 (一) 外部原因第34-40页
  1.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导致民主政治建设滞后第34-35页
  2. 制度设计存在缺陷造成“两委”权责不清第35-37页
  3. 乡村治理政治环境不协调第37-38页
  4. 解决村“两委”问题的模式存在弊端第38-40页
 (二) 内部原因第40-47页
  1. 二元权力结构导致权力角逐第40-41页
  2. “两委”成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第41-44页
  3. 家族势力对“两委”关系的发展影响深远第44-45页
  4. 村主任与村支书个人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影响“两委”关系发展第45-47页
四、构建和谐农村“两委”关系的对策第47-57页
 (一) 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农村法治水平第47-48页
 (二) 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第48-49页
 (三) 合理规范“两委”班子职权划分第49-51页
 (四) 理顺乡镇党委政府与农村“两委”关系第51-52页
 (五) 优化“两委”班子成员结构,树立“两委”成员宗旨意识第52-53页
 (六) 加快农村政治社会化步伐,提升基层参政水平和自治能力第53页
 (七) 引导家族式村庄积极发挥认同作用第53-54页
 (八) 进行农村“两委”关系问题解决模式创新第54-57页
  1. “第三方仲裁”模式第54-55页
  2. “一对一”模式第55-57页
结语第57-59页
附1第59-60页
附2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
下一篇:村务契约化管理的创新实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