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言第10-18页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 选题背景第10页
  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1. 国外学者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第11-13页
  2. 国内学者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第13-15页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15-17页
  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四)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7-18页
  1. 研究的创新点第17页
  2. 研究的不足第17-18页
一、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第18-25页
 (一) 文化第18-20页
  1. 文化的起源第18页
  2. 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第18-20页
 (二) 公共服务第20页
 (三) 公共文化服务第20-22页
  1. 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第20-21页
  2. 推进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意义第21-22页
 (四) 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基础第22-25页
  1. 公共产品理论第22-23页
  2.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3-24页
  3. 文化权利公平理论第24-25页
二、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分析第25-33页
 (一) 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第25-26页
 (二) 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取得的成就第26-28页
  1.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成效显著第26-27页
  2. 农村牧区文艺汇演活动日益丰富多彩第27-28页
  3. 形成了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基础设施网络第28页
 (三) 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的体现第28-33页
  1. 内蒙古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的结构性失衡第29页
  2. 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第29-30页
  3. 内蒙古农村牧区缺乏文化人才第30-31页
  4. 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与农牧民文化需求相脱节第31-32页
  5. 农牧民的文化权利无法有效保障第32-33页
三、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第33-38页
 (一) “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影响第33-34页
 (二) 文化工作者管理理念的制约第34-35页
  1. 基层文化工作者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低第34页
  2. 对文化“自上而下”管理方式的制约第34-35页
 (三) 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第35页
 (四) 农牧民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参与意识不强第35-36页
 (五) 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体系不健全第36-37页
 (六) 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第37-38页
四、国内外先进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第38-41页
 (一)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第38页
 (二) 英国的“计划合作”模式第38-39页
 (三) 我国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第39-41页
五、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实路径第41-48页
 (一) 树立公民文化权利平等理念第41页
 (二) 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机制第41-42页
 (三) 加大对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第42-43页
 (四) 培育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第43-44页
  1. 完善用人制度第43页
  2. 选拔优秀的文化人才第43页
  3. 加强对农村牧区文化工作者的培训第43-44页
 (五) 创建与农牧民沟通的有效渠道第44-45页
  1.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第44页
  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第44-45页
 (六) 完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机制第45-46页
  1. 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第45页
  2. 建立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独立评估机制第45-46页
 (七) 建立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外部监督机制第46-47页
 (八) 完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法规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网对民族地区重大社会政策报道研究--以内蒙古禁牧政策报道为例
下一篇: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两委”关系研究--基于包头市土右旗的实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