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实验研究 | 第12-33页 |
一.养血实验 | 第12-22页 |
1. 血虚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12页 |
2. 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 第12-13页 |
·润燥止痒胶囊 | 第12-13页 |
·四物膏 | 第13页 |
3. 实验指标的选择 | 第13页 |
4. 实验材料 | 第13-14页 |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 第13页 |
·实验药物 | 第13-14页 |
·实验试剂 | 第14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4页 |
5. 实验方法 | 第14-15页 |
·血虚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14页 |
·实验分组及给药 | 第14-15页 |
·指标检测 | 第15页 |
6. 统计方法 | 第15-16页 |
7. 实验结果 | 第16-22页 |
·养血愈风颗粒及阳性对照药对血虚小鼠红细胞数的影响 | 第16-18页 |
·养血愈风颗粒不同剂量组对血虚小鼠血红蛋白的影响 | 第18-19页 |
·养血愈风颗粒不同剂量组对血虚小鼠白细胞的影响 | 第19-20页 |
·养血愈风颗粒不同剂量组对血虚小鼠行为活动的影响 | 第20-21页 |
·养血愈风颗粒不同剂量组对血虚小鼠肝脾系数的影响 | 第21-22页 |
二.止痒实验 | 第22-27页 |
1. 瘙痒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22-23页 |
2. 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 第23页 |
·润燥止痒胶囊 | 第23页 |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扑尔敏) | 第23页 |
3. 实验指标的选择 | 第23页 |
4.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 第23-24页 |
·实验药物 | 第24页 |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实验器械 | 第24页 |
5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实验分组及给药 | 第24-25页 |
·造模及致痒阈观察 | 第25页 |
·指标检测 | 第25-26页 |
6 统计方法 | 第26页 |
7 实验结果 | 第26-27页 |
三.抗炎实验 | 第27-33页 |
1. 炎症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27页 |
2. 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 第27页 |
·润燥止痒胶囊 | 第27页 |
3. 实验指标的选择 | 第27-28页 |
4.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 第28页 |
·实验药物 | 第28页 |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9页 |
5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大鼠肉芽肿模型建立 | 第29页 |
·实验分组及给药 | 第29-30页 |
·指标检测 | 第30页 |
6 统计方法同上 | 第30页 |
7 实验结果 | 第30-33页 |
讨论 | 第33-38页 |
1. 养血愈风颗粒组方来源 | 第33页 |
2. 养血愈风颗粒组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33-35页 |
3. 养血愈风颗粒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的适应症 | 第35页 |
4. 关于外阴营养动物模型的讨论 | 第35-36页 |
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6. 实验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1. 养血愈风颗粒不同剂量组对血虚小鼠模型血常规值的影响 | 第38页 |
2. 养血愈风颗粒不同剂量组对血虚小鼠模型行为活动和肝脾脏器系数的影响 | 第38页 |
3. 养血愈风颗粒不同剂量组对豚鼠迟发型过敏模型致痒阈的影响 | 第38页 |
4. 养血愈风颗粒不同剂量组对肉芽肿模型大鼠体内肉芽肿抑制作用的影响 | 第38-39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综述 | 第43-62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