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3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能 | 第14-17页 |
·石墨烯的结构 | 第14-15页 |
·石墨烯的性能 | 第15-17页 |
·石墨烯的制备与复合 | 第17-26页 |
·石墨烯的制备 | 第17-22页 |
·石墨烯的复合 | 第22-26页 |
·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聚酰亚胺介电性能改性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纳米碳材料/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 第28页 |
·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 第28-29页 |
·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9-31页 |
·氧化亚铜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9页 |
·磷酸铋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30页 |
·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3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从鳞片石墨制备石墨烯及表征 | 第33-49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8页 |
·实验原料 | 第34页 |
·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样品制备 | 第35-36页 |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36-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晶型分析 | 第39-41页 |
·微观形貌分析 | 第41-45页 |
·Raman 分析 | 第45-46页 |
·电导率分析 | 第46-47页 |
·制备方法的优选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载银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 第49-66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4页 |
·实验原料 | 第50页 |
·仪器设备 | 第50-51页 |
·样品制备 | 第51-53页 |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53-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5页 |
·载银石墨烯的晶型分析 | 第54页 |
·载银石墨烯的 XPS 分析 | 第54-55页 |
·载银石墨烯微观形貌分析 | 第55-56页 |
·载银石墨烯的溶剂分散性分析 | 第56-57页 |
·石墨烯/PI 和载银石墨烯/PI 的微观形貌分析 | 第57-59页 |
·复合材料的热失重分析 | 第59页 |
·石墨烯/PI 和载银石墨烯/PI 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研究 | 第59-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还原石墨烯负载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 TNT 红水研究 | 第66-79页 |
·引言 | 第66-67页 |
·实验部分 | 第67-70页 |
·实验原料 | 第67页 |
·仪器设备 | 第67-68页 |
·样品制备 | 第68页 |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68-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8页 |
·结构分析 | 第70-71页 |
·晶型分析 | 第71-72页 |
·透射电镜(TEM)形貌分析 | 第72-74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光谱分析 | 第74-76页 |
·Cu_2O/rG 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 TNT 红水研究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还原石墨烯负载磷酸铋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研究 | 第79-91页 |
·引言 | 第79-80页 |
·实验部分 | 第80-82页 |
·实验原料 | 第80页 |
·仪器设备 | 第80-81页 |
·样品制备 | 第81页 |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81-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90页 |
·结构分析 | 第82-83页 |
·晶型分析 | 第83-84页 |
·透射电镜(TEM)形貌分析 | 第84-85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光谱分析 | 第85-87页 |
·BiPO_4/rG 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87-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1-94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意义 | 第92页 |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附录 | 第106-107页 |
个人简历 | 第106页 |
攻读博士期间已完成论文情况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