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绪论 | 第9-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 强制性规范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 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强制性规范概述 | 第12-14页 |
(一) 强制性规范内涵 | 第12页 |
(二) 违反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的法律后果 | 第12-13页 |
(三) 违反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的责任方式 | 第13-14页 |
三、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现状分析 | 第14-21页 |
(一) 公司法强制性规范审判现状 | 第14-17页 |
1. 实用数据实证分析 | 第14-16页 |
2. 实用数据结果分析 | 第16-17页 |
(二) 效力性强制性规范与管理型强制性规范问题之争 | 第17-21页 |
1. 效力性与管制性强制性规范立法梳理 | 第18-19页 |
2. 效力性强制性规范:否认其效力 | 第19页 |
3. 管制型强制性规范:禁止其行为 | 第19-20页 |
4. 效力性强制性规范与管制型强制性规范区分关键 | 第20-21页 |
四、公司法强制性规范识别方法述评 | 第21-25页 |
(一) 国外学者代表性观点 | 第21-22页 |
1. 爱森伯格的“分类别考察” | 第21-22页 |
2. 柴芬斯的三分法体系论 | 第22页 |
(二) 国内学者代表性观点 | 第22-23页 |
1. 赵旭东的“内外部关系说” | 第22-23页 |
2. 汤欣的两分法体系 | 第23页 |
(三) 评述与借鉴 | 第23-25页 |
五、公司法强制性规范识别体系建构 | 第25-30页 |
(一) 识别的前提:公司法类型分析 | 第25-26页 |
1. 权力配置型法律规范 | 第26页 |
2. 程序型法律规范 | 第26页 |
(二) 语义识别 | 第26-27页 |
(三) 目的识别 | 第27-28页 |
(四) 价值识别 | 第28页 |
(五) 注意效力性强制性规范与管理型规范的转化 | 第28-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