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股东除名制度的完善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股东除名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10-18页 |
(一) 股东除名制度的概述 | 第11-15页 |
1. 股东除名制度的界定 | 第11-12页 |
2. 股东除名制度的法律特征 | 第12-13页 |
3. 股东除名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二) 股东除名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正当性分析 | 第15-18页 |
1. 公司内部冲突解决机制之一 | 第15页 |
2. 公司和股东共同利益的优先保护机制 | 第15-16页 |
3. 多种冲突解决机制救济层次的衔接 | 第16-18页 |
二、我国股东除名制度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 第18-26页 |
(一) 我国股东除名规则的现状 | 第18-22页 |
1. 规范模式 | 第18-19页 |
2. 具体内容 | 第19-22页 |
(二) 我国股东除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6页 |
1. 司法解释立法化的逾越 | 第22页 |
2. 除名适用条件过于严苛 | 第22-24页 |
3. 除名程序不明确 | 第24-26页 |
4. 其他相关问题 | 第26页 |
三、股东除名条件的完善及合理限制 | 第26-34页 |
(一) 适用主体范围的扩张 | 第26-27页 |
(二) 股东除名事由的确立标准 | 第27-34页 |
1. 除名事由的比较法借鉴 | 第28-30页 |
2. 我国股东除名法定事由的适当扩充 | 第30-33页 |
3. 赋予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自治权 | 第33-34页 |
(三) “至少一个月”的补正期限 | 第34页 |
四、股东除名程序的完善 | 第34-40页 |
(一) 除名决议的表决机制 | 第34-37页 |
1. 表决权行使规则 | 第35-36页 |
2. “2/3绝对多数”的决议通过原则 | 第36-37页 |
(二) 被除名股东的回避义务 | 第37-38页 |
1. 股东除名权的性质决定了被除名股东的回避义务 | 第37-38页 |
2. 被除名股东与除名决议事项的利益冲突 | 第38页 |
(三) 除名效力的取得模式 | 第38-39页 |
(四) 被除名股东的申辩权利 | 第39-40页 |
五、其他相关规则的完善 | 第40-47页 |
(一) 股权处置问题 | 第40-44页 |
1. 股权处置方式法定化 | 第40-41页 |
2. 股权处置方式适用的顺位问题 | 第41-42页 |
3. 被除名股东享有的出资利益 | 第42-43页 |
4. 支付合理价值的主体 | 第43页 |
5. 公司未及时回收股权的法律后果 | 第43-44页 |
(二) 责任承担机制 | 第44-47页 |
1. 对公司债权人的责任承担问题 | 第44-45页 |
2. 对公司股东的责任承担问题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