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12-19页 |
1 材料 | 第12-13页 |
·实验动物 | 第12页 |
·药物 | 第12-13页 |
·实验试剂 | 第13页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1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3-15页 |
·实验条件 | 第13-14页 |
·实验设计及分组 | 第14页 |
·造模及实验方法 | 第14-15页 |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15-18页 |
·心功能超声测定 | 第15页 |
·ELISA、放免的方法检测血浆心钠肽(ANP)、血管紧张素(Ang-Ⅱ)的水平 | 第15-16页 |
·心重/体重指数测定 | 第16页 |
·病理切片 | 第16-17页 |
·凋亡指标检测 | 第17-18页 |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19-26页 |
1. 造模前新西兰白兔体重分析 | 第19页 |
2. 造模结果 | 第19-20页 |
·造模阶段的一般情况 | 第19页 |
·造模后的家兔与空白组家兔进行比较 | 第19-20页 |
3. 治疗后结果 | 第20-26页 |
·一般情况观察 | 第20-21页 |
·心脏彩超结果改变 | 第21页 |
·血清学指标的改变 | 第21-22页 |
·心脏基础的改变 | 第22-23页 |
·凋亡检测 | 第23-24页 |
·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6-36页 |
1 西医对CHF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26-27页 |
2. 西医学治疗进展 | 第27-28页 |
·药物治疗 | 第27-28页 |
·器械治疗 | 第28页 |
3. 中医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及防治进展 | 第28-31页 |
·中医病名 | 第28-29页 |
·中医病因病机 | 第29页 |
·中医治疗 | 第29-30页 |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 第30-31页 |
4 对病理模型的分析 | 第31-32页 |
5 温阳强心方特点及作用分析 | 第32-36页 |
·温阳强心方组成 | 第32页 |
·组方特点 | 第32-36页 |
温阳强心方的研究展望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图 | 第42-45页 |
文献综述 | 第45-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