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关于秸秆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 | 第10-11页 |
·关于秸秆综合利用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烟台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4-22页 |
·烟台市农业生产概况 | 第14页 |
·烟台市秸秆资源现状 | 第14-15页 |
·秸秆综合利用价值 | 第15-18页 |
·秸秆有利于改良土壤 | 第15-16页 |
·秸秆可制成高营养性牲畜饲料 | 第16-17页 |
·秸秆可以发酵产生沼气 | 第17页 |
·秸秆是培养食用菌的一个很好的基料 | 第17-18页 |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 第18-19页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第18页 |
·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 第18页 |
·社会认知程度不断提高 | 第18页 |
·秸秆利用新型产业化 | 第18-19页 |
·烟台秸秆综合利用存在问题 | 第19-22页 |
·资源紧缺制约发展的危机意识不强 | 第19页 |
·政策法规不完善 | 第19页 |
·关键技术缺乏制约秸秆资源综合利用 | 第19-20页 |
·人才不足、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薄弱 | 第20页 |
·秸秆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低 | 第20页 |
·投入不足,政策性扶持力度不够 | 第20-21页 |
·秸秆商品饲草市场基础脆弱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烟台市农户秸秆综合利用影响因素 | 第22-28页 |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及方法 | 第22-2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2页 |
·数据来源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文化程度的影响 | 第25页 |
·家庭是否有养殖业的影响 | 第25页 |
·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 | 第25-26页 |
·政府宣传力度 | 第26页 |
·当地是否有还田补贴的影响 | 第26页 |
·政府是否监管焚烧的影响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及保障措施 | 第28-38页 |
·秸秆综合利用的原则 | 第28-29页 |
·烟台市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 第29-33页 |
·秸秆栽培食用菌——适用栖霞市和牟平区 | 第29-30页 |
·秸秆饲料化利用——适合全市有养殖业的地方 | 第30-31页 |
·大力发展秸秆制板——适合万华生态板业(栖霞)有限公司周围地区 | 第31-32页 |
·秸秆发电——适合苹果产区 | 第32页 |
·秸秆还田——适合烟台市所有地区 | 第32-33页 |
·烟台市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5页 |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 第33页 |
·烟台市具备丰富的秸秆资源 | 第33-34页 |
·具有较强的科技支撑 | 第34页 |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第34-35页 |
·保障措施 | 第35-38页 |
·加强组织领导 | 第35页 |
·明确职责分工 | 第35页 |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和培训 | 第35页 |
·制定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 第35-36页 |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36页 |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 第36页 |
·多渠道投入资金 | 第36页 |
·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 | 第36-37页 |
·积极实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工程 | 第37页 |
·壮大人才队伍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录1 烟台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影响因素调查表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