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在不同开挖方法下的动态施工力学效应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概述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 ·数值方法分类 | 第13-15页 |
| ·隧道施工方法数值模拟现状 | 第15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选题依据 | 第15-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石塘隧道工程概况 | 第18-23页 |
| ·工程概况 | 第18页 |
| ·工程地质 | 第18-20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 ·气象、水文 | 第19页 |
| ·地层岩性 | 第19-20页 |
| ·地质构造 | 第20页 |
| ·水文地质 | 第20-21页 |
| ·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 | 第20-21页 |
|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 第21页 |
| ·地下水动态特征 | 第21页 |
| ·隧道主要区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第21-23页 |
| ·进洞口段工程地质评价 | 第21-22页 |
| ·出洞口段工程地质评价 | 第22页 |
| ·洞身段工程地质评价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石塘隧道动态施工力学效应研究 | 第23-66页 |
| ·概述 | 第23页 |
| ·隧道工法数值仿真的基本原理 | 第23-30页 |
| ·隧道工法的数值模拟实现方法 | 第23-27页 |
| ·计算范围的选取 | 第27页 |
| ·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27-30页 |
| ·ANSYS模拟隧道开挖过程的实现方法 | 第30-33页 |
| ·初始地应力的模拟 | 第31页 |
| ·开挖与支护过程的模拟 | 第31-32页 |
| ·连续施工的模拟 | 第32页 |
| ·地应力逐步释放的模拟 | 第32-33页 |
| ·石塘隧道进洞口浅埋段施工过程数值模拟 | 第33-45页 |
| ·工程概况 | 第33-34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34-35页 |
| ·计算步骤 | 第35-37页 |
| ·结果分析 | 第37-45页 |
| ·石塘隧道洞身破碎带开挖过程数值模拟 | 第45-57页 |
| ·工程概况 | 第45-46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46-47页 |
| ·计算步骤 | 第47-49页 |
| ·结果分析 | 第49-57页 |
| ·石塘隧道出洞口开挖过程数值模拟 | 第57-65页 |
| ·工程概况 | 第57-58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58-59页 |
| ·计算步骤 | 第59-60页 |
| ·结果分析 | 第60-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四章 石塘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监测分析 | 第66-75页 |
| ·隧道支护结构作用原理 | 第66-69页 |
| ·喷射混凝土作用原理 | 第66-67页 |
| ·径向锚杆作用原理 | 第67-68页 |
| ·钢支撑作用机理 | 第68页 |
| ·钢筋网的作用机理 | 第68-69页 |
| ·二次衬砌的作用机理 | 第69页 |
| ·支护结构受力特性分析 | 第69-73页 |
| ·围岩与喷射混凝土层之间接触压力变化特性分析 | 第70页 |
| ·钢支撑轴力变化特性分析 | 第70-71页 |
| ·锚杆轴力变化特性分析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