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知柏地黄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1-21页 |
| ·祖国医学对于DOR的认识 | 第11-16页 |
| ·DOR的中医范畴 | 第11页 |
| ·祖国医学对DOR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1-13页 |
| ·病因 | 第11-12页 |
| ·病机 | 第12-13页 |
| ·中医治疗 | 第13-16页 |
| ·生活干预 | 第13页 |
| ·辨证论治 | 第13-15页 |
| ·循期阴阳序贯疗法 | 第15页 |
| ·针药并用 | 第15-16页 |
| ·现代医学对DOR的研究 | 第16-21页 |
| ·发病因素 | 第16-17页 |
| ·遗传因素 | 第16页 |
| ·免疫因素 | 第16页 |
| ·生活方式 | 第16-17页 |
| ·环境污染 | 第17页 |
| ·感染 | 第17页 |
| ·医源性因素 | 第17页 |
| ·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 | 第17-19页 |
| ·基础FSH、LH、E_2水平 | 第17-18页 |
| ·细胞因子 | 第18-19页 |
| ·抑制素B(INHB) | 第18-19页 |
| ·抗苗勒管激素(AMH) | 第19页 |
| ·经阴道超声检查 | 第19页 |
| ·西医治疗现状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1-28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5页 |
| ·一般资料 | 第21页 |
| ·病例来源 | 第21页 |
| ·设备资料 | 第21页 |
| ·诊断标准 | 第21-22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1页 |
| ·中医辨证标准 | 第21页 |
| ·纳入标准 | 第21页 |
| ·排除标准 | 第21-22页 |
|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 第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 ·分组原则 | 第22页 |
| ·治疗方法 | 第22页 |
| ·观测指标 | 第22-23页 |
| ·一般项目 | 第22页 |
| ·安全性观测 | 第22页 |
| ·观测时点 | 第22-23页 |
| ·疗效指标 | 第23页 |
| ·疗效标准 | 第23页 |
| ·症状评分表 | 第23-24页 |
| ·评分标准 | 第23页 |
| ·系数标准 | 第23页 |
| ·积分标准 | 第23-24页 |
|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 ·一般资料分析资料 | 第24-25页 |
| 2 结果 | 第25-28页 |
| ·临床总疗效 | 第25页 |
|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 第25-26页 |
| ·各组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 第26页 |
| ·各组间治疗前后FSH比较 | 第26页 |
| ·各组间治疗前后LH比较 | 第26-27页 |
| ·各组间治疗前后月经周期比较 | 第27页 |
| ·各组间治疗前后经期天数比较 | 第27-28页 |
| 讨论 | 第28-31页 |
| 结语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 附录 | 第36-40页 |
| 附录1 | 第36-37页 |
| 附录2 | 第37-38页 |
| 附录3 | 第38-4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