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2 瓦房店市概况 | 第12-15页 |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 第12页 |
·地质地貌 | 第12-13页 |
·地质 | 第12-13页 |
·地貌 | 第13页 |
·气候 | 第13-14页 |
·日照 | 第14页 |
·土壤 | 第14-1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5-24页 |
·评价对象和评价单元 | 第15页 |
·评价对象 | 第15页 |
·评价单元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评价指标及其涵义 | 第16-17页 |
·野生维管束植物丰富度 | 第16页 |
·野生高等动物丰富度 | 第16页 |
·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 | 第16-17页 |
·物种特有性 | 第17页 |
·外来物种入侵度 | 第17页 |
·受威胁物种丰富度 | 第17页 |
·数据收集 | 第17-20页 |
·野外实地调查 | 第17-20页 |
·补充调查 | 第20页 |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野生高等动物和野生维管束植物 | 第20页 |
·外来物种入侵度 | 第20-21页 |
·物种特有性 | 第21页 |
·受威胁物种丰富度 | 第21页 |
·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 | 第21-24页 |
·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处理 | 第21-22页 |
·各项评价指标权重 | 第22页 |
·生物多样性指数(BI)计算方法 | 第22页 |
·生物多样性状况的分级 | 第22-24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4-41页 |
·调查结果 | 第24-39页 |
·野生维管束植物 | 第24-28页 |
·野生高等动物 | 第28-32页 |
·生态系统类型 | 第32-33页 |
·中国特有种 | 第33-36页 |
·外来入侵物种 | 第36-37页 |
·受威胁物种 | 第37-39页 |
·评价指标的统计 | 第39页 |
·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处理 | 第39页 |
·生物多样性指数 | 第39-41页 |
5 瓦房店市生物多样性评价结论 | 第41-43页 |
·野生高等动植物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 | 第41页 |
·生态系统类型相对简单,人工植被替代原生植被趋势明显 | 第41-42页 |
·中国特有种、属的数量较少 | 第42页 |
·外来物种入侵存在潜在威胁 | 第42页 |
·受威胁物种数量多,涉及范围广 | 第42-43页 |
6 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 第43-48页 |
·物种多样性现状和成因分析 | 第43-45页 |
·野生维管束植物组成和分析 | 第43-44页 |
·野生高等动物组成和分析 | 第44-45页 |
·生态系统类型和分析 | 第45-48页 |
·落叶阔叶林 | 第45-46页 |
·山坳、沟谷河岸落叶阔叶林 | 第46页 |
·灌丛 | 第46页 |
·草丛 | 第46-47页 |
·草甸 | 第47页 |
·芦苇沼泽 | 第47页 |
·中生一年生草地 | 第47-48页 |
7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 第48-49页 |
·加强对瓦房店市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的监测 | 第48页 |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 | 第48页 |
·强化宣传教育力度,提升环保意识 | 第48页 |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1 | 第51-68页 |
附录 2 | 第68-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