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地壳运动研究及建立中国大陆速度场方法的发展与现状 | 第10-13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与内容 | 第13-16页 |
| ·研究的主要目的 | 第13-14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及框架之间的转换 | 第16-26页 |
|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与维持 | 第16-18页 |
| ·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 ·国外及国内参考系统及参考框架的发展背景 | 第17-18页 |
| ·动态地心坐标系的维持 | 第18页 |
| ·各种地球参考框架及历元转换的实现 | 第18-26页 |
| ·ITRF 系列 | 第18-20页 |
| ·利用 GMT 绘制速度场 | 第20-22页 |
| ·历元及参考框架之间的转换 | 第22-26页 |
| 第三章 建立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 第26-36页 |
| ·收集的点位数据 | 第26-28页 |
| ·数据处理 | 第28-36页 |
| ·数据处理流程 | 第28页 |
| ·数据的预处理 | 第28-29页 |
| ·基线解算的参数设置 | 第29页 |
| ·网平差 | 第29-30页 |
| ·时间序列分析 | 第30-32页 |
| ·速度场结果 | 第32-36页 |
| 第四章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模型建立方法研究 | 第36-61页 |
| ·板块划分的发展 | 第36-39页 |
| ·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 第36-37页 |
| ·我国大陆板块 | 第37-39页 |
| ·速度场模型建立方法研究 | 第39-61页 |
| ·设计分析 | 第39-40页 |
| ·数学模型 | 第40-44页 |
| ·五个块体速度场模型的精度分析 | 第44-56页 |
| ·中国大陆速度场成果 | 第56-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录 | 第67-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