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选题依据 | 第7页 |
| ·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模式研究前景 | 第7-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与动态 | 第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与动态 | 第9-11页 |
| 2 江西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现状与问题研究 | 第11-18页 |
| ·中央分隔带绿化现状与问题 | 第11-13页 |
| ·中央分隔带绿化树种结构 | 第11-13页 |
| ·中央分隔带绿化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现状与问题 | 第13-16页 |
| ·边坡植物恢复模式 | 第13页 |
| ·边坡植物生长状况 | 第13-16页 |
| ·边坡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页 |
| ·互通枢纽绿化现状与问题 | 第16-18页 |
| ·互通枢纽区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 | 第16-17页 |
| ·互通枢纽绿化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3 江西鹰瑞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建设树种选择研究 | 第18-23页 |
| ·鹰瑞项目景观绿化植物备选库 | 第18-19页 |
| ·中央分隔带树种选择 | 第19-20页 |
| ·边坡植物选择 | 第20页 |
| ·互通区植物种类选择 | 第20-23页 |
| ·优良立地区树种 | 第20-21页 |
| ·困难立地区树种 | 第21-23页 |
| 4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模式及其技术研究 | 第23-26页 |
| ·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模式 | 第23-24页 |
| ·挂网喷播+湿地松马尾松容器苗立体配置模式 | 第23页 |
| ·浆砌片石骨架+藤本复合配置模式 | 第23-24页 |
| ·岩质边坡工程生物模式 | 第24页 |
| ·土质边坡乔灌立体配置植被恢复模式 | 第24页 |
| ·多级复合边坡植被恢复模式 | 第24-26页 |
| 5 高速公路植被恢复林苗一体化经营技术研究 | 第26-30页 |
| ·林苗一体化实施的理论依据与可行性 | 第26页 |
| ·林苗一体化圃地选择条件和调查规划 | 第26-28页 |
| ·圃地的选择 | 第26-27页 |
| ·圃地的调查 | 第27页 |
| ·圃地规划 | 第27-28页 |
| ·林苗一体化实施的关键技术 | 第28-30页 |
| ·土地平整和土地改良 | 第28页 |
| ·树种选择 | 第28-29页 |
| ·实施技术要点 | 第29-30页 |
| 6 主要生态恢复工程施工工艺研究 | 第30-37页 |
| ·苗木栽种施工工艺研究 | 第30-31页 |
| ·喷播植生施工工艺研究 | 第31-33页 |
| ·基材客土植生施工工艺研究 | 第33-35页 |
| ·BAG植生施工工艺研究 | 第35页 |
| ·贴草皮植乔灌施工工艺研究 | 第35-37页 |
| 7 论文主要创新 | 第37-38页 |
| 8 结论与讨论 | 第38-41页 |
| ·主要结论 | 第38-39页 |
| ·江西高速公路绿化现状研究 | 第38页 |
| ·江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建设树种选择研究 | 第38-39页 |
| ·高速公路植被恢复林苗一体化经营技术研究 | 第39页 |
|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模式及其技术研究 | 第39页 |
| ·主要生态恢复工程施工工艺研究 | 第39页 |
| ·讨论与研究展望 | 第39-41页 |
| ·要进一步深化高速公路路域绿化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 第39-40页 |
| ·要牢固树立高速公路路域绿化建设的节约型理念 | 第40页 |
| ·要有效地开展对高速公路路域绿化的技术和管理机制研究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