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研究特色和创新 | 第11-12页 |
| 1. 序言 | 第12-47页 |
| ·炎症性肠病概述 | 第12-23页 |
| ·炎症性肠病简介及分类 | 第12-13页 |
| ·发病机制 | 第13-16页 |
|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策略 | 第16-21页 |
| ·小鼠肠炎模型 | 第21-23页 |
| ·展望 | 第23页 |
| ·microRNA概述 | 第23-28页 |
| ·microRNA背景 | 第23-24页 |
| ·miRNA与免疫 | 第24-25页 |
| ·miRNA与炎症性肠病 | 第25-26页 |
| ·miRNA与疾病治疗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趋化因子与炎症性肠病 | 第28-36页 |
| ·趋化因子概述 | 第28-30页 |
| ·趋化因子受体 | 第30-31页 |
| ·趋化因子和炎症 | 第31页 |
| ·趋化因子与炎症性肠病 | 第31-33页 |
| ·CXCL12与炎症性肠病 | 第33-35页 |
| ·小结与展望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7页 |
| 2. miR-141/CXCL12β在肠炎发生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 第47-102页 |
| ·前言 | 第47-48页 |
| ·实验仪器以及实验试剂 | 第48-49页 |
| ·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 ·实验试剂 | 第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68页 |
| ·肠炎模型建立 | 第49-50页 |
| ·肠炎模型小鼠组织miRNA芯片检测 | 第50页 |
| ·q-PCR检测相关miRNA以及基因表达 | 第50-53页 |
| ·生物信息学靶点预测 | 第53-54页 |
| ·病理分析检测 | 第54-58页 |
| ·原代细胞提取 | 第58-60页 |
| ·免疫印迹 | 第60页 |
| ·炎症介质测定 | 第60-61页 |
| ·靶点验证 | 第61-64页 |
| ·细胞迁移实验 | 第64-65页 |
| ·给药治疗及检测 | 第65-67页 |
| ·数据统计 | 第67-68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8-99页 |
| ·肠炎模型建立 | 第68-70页 |
| ·结肠miRNA表达谱分析 | 第70-73页 |
| ·miRNA靶点预测 | 第73-75页 |
| ·miRNA靶点表达相关性研究 | 第75-79页 |
| ·miR-141和CXCL12β的组织分布特异性研究 | 第79-81页 |
| ·靶点验证 | 第81-83页 |
| ·趋化实验 | 第83-84页 |
| ·PEI/miR-141前体灌肠的药物分布及生物学效果 | 第84-87页 |
| ·miR-141前体对TNBS肠炎小鼠的疗效确认 | 第87-90页 |
| ·miR-141前体对IL-10敲除小鼠自发性肠炎模型的疗效 | 第90-93页 |
| ·TNBS模型中结肠部位过表达CXCL12β对miR-141前体疗效的影响 | 第93-96页 |
| ·miR-141抑制剂对TNBS肠炎小鼠的病情影响 | 第96-99页 |
| ·小结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 3. 靶向输送miR-16前体到结肠巨噬细胞用于TNBS肠炎模型的治疗 | 第102-117页 |
| ·前言 | 第102-104页 |
|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104-107页 |
| ·实验材料 | 第104页 |
| ·肠炎模型建立 | 第104页 |
| ·原代细胞提取 | 第104-105页 |
| ·靶点验证 | 第105页 |
| ·药物载体和G-LMWC/miR-16前体复合物制备 | 第105-106页 |
| ·给药分布 | 第106页 |
| ·给药治疗和疗效评估 | 第106-107页 |
| ·数据分析 | 第107页 |
| ·实验结果 | 第107-115页 |
| ·靶点预测 | 第107页 |
| ·miR-16靶点验证 | 第107-109页 |
| ·G-LMWC/miR-16前体灌肠的药物分布及生物学效果 | 第109-110页 |
| ·miR-16前体给药后结肠组织中TNF-α和IL-12p40表达验证 | 第110-112页 |
| ·miR-16前体治疗TNBS疗效检测 | 第112-115页 |
| ·小结 | 第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17页 |
| 4. 3’3-二吲哚甲烷用于TNBS肠炎模型的治疗 | 第117-129页 |
| ·前言 | 第117-118页 |
|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118-120页 |
| ·实验材料 | 第118页 |
| ·细胞处理 | 第118-119页 |
| ·肠炎模型建立和给药 | 第119页 |
| ·疗效评估 | 第119-120页 |
| ·数据分析 | 第120页 |
| ·实验结果 | 第120-126页 |
| ·DIM对HUVEC细胞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 ·DIM对VCAM-1的表达和免疫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 ·DIM的疗效评估 | 第122-123页 |
| ·结肠细胞因子表达测定 | 第123-124页 |
| ·结肠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检测 | 第124-125页 |
| ·DIM对结肠部位VCAM-1的表达影响 | 第125页 |
| ·DIM对肠炎部位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 ·小结 | 第126-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29页 |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9-131页 |
| 致谢 | 第131-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