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纯电动汽车参数优化及能量回馈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致谢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引言 | 第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电动汽车发展概述 | 第16-20页 |
·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 第16-18页 |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传动系优化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制动能量回馈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部件选型与参数匹配 | 第21-33页 |
·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布置形式 | 第21-23页 |
·纯电动汽车各动力总成部件的选型 | 第23-25页 |
·电机的选型 | 第23-24页 |
·动力电池的选型 | 第24-25页 |
·变速机构的选择 | 第25页 |
·纯电动汽车动力参数匹配与计算 | 第25-32页 |
·整车主要参数与设计要求 | 第25-26页 |
·驱动电机参数匹配 | 第26-28页 |
·传动系参数设计 | 第28-29页 |
·电池系统参数设计 | 第29-30页 |
·理论分析验证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整车仿真模型建立与性能仿真分析 | 第33-47页 |
·CRUISE仿真软件的介绍 | 第33-34页 |
·整车系统建模 | 第34-35页 |
·各部件的建模与仿真数据的输入 | 第35-41页 |
·车辆模块 | 第35页 |
·车轮模块的建模 | 第35-36页 |
·制动器模块的建模 | 第36-37页 |
·电机模块的建模 | 第37-38页 |
·电池模块的建模 | 第38-39页 |
·传动系模块的建模 | 第39-41页 |
·离合器模块建模 | 第39-40页 |
·变速器建模 | 第40-41页 |
·主减速器建模 | 第41页 |
·纯电动汽车的仿真分析研究 | 第41-46页 |
·仿真任务的建立 | 第42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纯电动汽车传动系参数优化 | 第47-60页 |
·纯电动汽车优化问题 | 第47-48页 |
·优化变量设计 | 第47页 |
·优化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47页 |
·优化约束条件的建立 | 第47-48页 |
·多目标优化问题 | 第48-50页 |
·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 第50-52页 |
·工程优化软件iSIGHT的介绍 | 第52-53页 |
·集成优化 | 第53-57页 |
·集成模型建立 | 第53-56页 |
·优化任务设置 | 第56-57页 |
·优化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的研究 | 第60-74页 |
·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的理论分析 | 第60-62页 |
·电动汽车的制动力学分析 | 第60-61页 |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关系 | 第61-62页 |
·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分类 | 第62-63页 |
·基于Ⅰ曲线分配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 | 第63-66页 |
·再生制动控制策略流程图的建立 | 第63-64页 |
·前后轮制动力的分配公式 | 第64-66页 |
·基于STATEFLOW建立制动力分配模型 | 第66-70页 |
·制动强度计算模块 | 第67-68页 |
·电机最大回馈力计算模块 | 第68页 |
·前后轮需求制动力计算模块的建立 | 第68页 |
·电池最大回馈制动力计算模块建立 | 第68-69页 |
·需求制动力控制子模块 | 第69-70页 |
·纯电动轿车制动能量回馈模型仿真分析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74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