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生境型和生理型小麦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缩略语第9-13页
1 前言第13-23页
   ·雄性不育简介第13-15页
   ·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现状第15-19页
     ·小麦雄性不育细胞学方面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小麦雄性不育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小麦雄性不育定位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展望第19-20页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小麦败育机理的研究第19页
     ·用基因工程手段开发雄性不育恢复系第19-20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37页
   ·供试材料第23页
   ·材料处理第23-25页
     ·试验模型的建立第23页
     ·试验材料收集与保存第23-25页
   ·形态指标的测定第25页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25-31页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25-27页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第27-29页
     ·POD 活力的测定第29-30页
     ·MDA 含量的测定第30-31页
   ·POD 和 COD 同工酶电泳第31-33页
     ·实验仪器第31页
     ·试剂配方第31-32页
     ·实验步骤第32-33页
   ·BNS 雄性不育小麦乙烯释放量的测定第33-37页
     ·实验器材第33-34页
     ·气相色谱参考条件第34页
     ·色谱分析第34页
     ·实验过程第34-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59页
   ·小麦生境型雄性不育和生理型雄性不育模型的检测第37-38页
     ·小麦生境型雄性不育模型的检测第37页
     ·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模型的检测第37-38页
   ·生境型雄性不育和生理型雄性不育小麦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OD 活力和MDA 含量的变化第38-46页
     ·生境型雄性不育小麦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OD 活力和 MDA 含量的变化第38-42页
     ·生理型雄性不育小麦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OD 活力和 MDA 含量的变化第42-46页
   ·生境型和生理型雄性不育小麦 POD 和 COD 同工酶的变化第46-56页
     ·生境型雄性不育小麦 POD 和 COD 同工酶的变化第46-50页
     ·生理型雄性不育小麦 POD 和 COD 同工酶的变化第50-56页
   ·生境型雄性不育小麦内源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第56-59页
4 讨论第59-63页
   ·生境型和生理型雄性不育小麦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第59-60页
   ·生境型和生理型雄性不育 POD 和 COD 同工酶的变化第60-61页
   ·生境型雄性不育小麦内源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第61-63页
5 结论第63-65页
6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致谢第7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拔节期追氮对冬小麦氮素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地黄基因RgVP、RghKAT、RglKAT与RghBNG的克隆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