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江浙两省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一、 导言第10-15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2-14页
  1、 主要内容第12-13页
  2、 技术路线第13-14页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难点第14-15页
  1、 研究目标第14页
  2、 难点问题第14-15页
二、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5-24页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理论回顾第15-17页
  1、 古典经济学派第15页
  2、 城市模式理论第15-16页
  3、 二元结构理论第16页
  4、 区域经济理论第16-17页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文献回顾第17-20页
  1、 国外城乡统筹研究文献回顾第17-18页
  2、 国内城乡统筹研究文献回顾第18-20页
 (三)城乡统筹模式的相关文献回顾第20-24页
三、 江浙两省城乡统筹发展情况简介第24-35页
 (一)江浙两省城乡统筹发展道路所比较的意义第24-26页
  1、 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到达一定阶段第24-25页
  2、 江浙两省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两种不同的典型模式第25页
  3、 江浙两省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已经取得比较明显成绩第25-26页
 (二)江苏省基本情况与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特点第26-30页
  1、 江苏省基本情况介绍第26-27页
  2、 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第27-29页
  3、 江苏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的启示第29-30页
 (三)浙江省基本情况与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特点第30-35页
  1、 浙江省基本情况介绍第30-31页
  2、 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第31-33页
  3、 浙江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的启示第33-35页
四、 江浙两省城乡统筹发展情况因子分析第35-52页
 (一)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算方法选择第35-38页
  1、 方法的选择第35-36页
  2、 方法的介绍第36-38页
 (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算体系构建第38-42页
  1、 确定指标体系的依据第38页
  2、 选取相关指标的原则第38-39页
  3、 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第39-42页
 (三)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算结果 解释第42-45页
 (四)江浙两省城乡统筹模式特征归纳第45-52页
  1、 方法选取与数据说明第45-46页
  2、 统筹模式的因子分析第46-49页
  3、 城乡统筹的因子解释第49-52页
五、 结论建议与展望第52-58页
 (一)结论第52-54页
  1、 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形势是城乡统筹进程又好又快推进的根本保障第52页
  2、 两省城乡统筹发展道路都受到外向型经济特征的影响,但有所区别第52-53页
  3、 在城乡统筹进程中,政府与市场、城市与农村经济的作用大不相同第53-54页
 (二)建议第54-57页
  1、 转变发展思路,保证城乡统筹进程顺利进行第54-55页
  2、 坚持市场引导,保证城乡统筹进程方向正确第55-56页
  3、 坚持政府推动,保证城乡统筹进程快速推进第56-57页
 (三)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工作简介第62-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论文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25年中国宪政改革研究
下一篇:两种全要素生产率DEA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基于增加值与总产出生产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