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权力制约 | 第10-15页 |
(一)权力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权力制约的必然 | 第11-12页 |
(三)权力制约的手段 私人制约、制度制约 | 第12-15页 |
1.私人制约与制度制约的关系 | 第13-14页 |
2.私人制约与制度制约的范围 | 第14-15页 |
二、纠纷解决机制的权力制约 | 第15-18页 |
(一)纠纷的双重属性 | 第15-16页 |
(二)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 | 第16-18页 |
三、纠纷解决机制的模式化分析 | 第18-26页 |
(一)模式构建 | 第18-21页 |
1.框架的确定 | 第18-19页 |
2.模式的构建 | 第19-21页 |
(二)模式的分析 | 第21-26页 |
1.制度的非中立性和第三人的中立性 | 第21-22页 |
2.纠纷解决机制权力制约的实现 | 第22-24页 |
3.纠纷解决机制的目的和分工 | 第24-26页 |
四、我国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分析及消解 | 第26-39页 |
(一)我国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 | 第26-34页 |
1.私人制约的失灵与恶性回归 | 第26-27页 |
2.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诉讼化倾向 | 第27-30页 |
3.诉讼中非诉因素的增加 | 第30页 |
4.纠纷解决机制的大法院格局正在形成 | 第30-34页 |
(二)我国纠纷解决机制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1.社会发展不均衡导致私人力量的悬殊 | 第34-35页 |
2.法院功能发挥不济 | 第35-36页 |
3.纠纷解决机制中第三人的中立性集体性缺失 | 第36-37页 |
(三)问题的消解 | 第37-39页 |
1.发挥法院的正常功能,建立诉讼的荫影下非诉纠纷解决机制 | 第37页 |
2.建立纠纷解决的大法院格局 | 第37-38页 |
3.坚守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结构与功能 | 第38页 |
4.构建纠纷解决机制的外部环境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