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导论 | 第10-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国外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 第12-14页 |
·国内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 第14-22页 |
·小结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5-30页 |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30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5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25-26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6-28页 |
·专家调查法 | 第28-29页 |
·实地考察法 | 第29-30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30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30页 |
3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理论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5页 |
·系统论原理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30-31页 |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开发原则 | 第31-32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31-32页 |
·客观性原则 | 第32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32页 |
·简洁性原则 | 第32页 |
·独立性原则 | 第32页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32页 |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开发方法 | 第32页 |
·初拟理论指标的方法 | 第32页 |
·筛选理论指标的方法 | 第32页 |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开发步骤 | 第32-35页 |
·初选指标 | 第33页 |
·专家筛选指标 | 第33页 |
·统计学优化指标 | 第33-34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4-35页 |
4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理论指标体系分析 | 第35-44页 |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 第35-36页 |
·排球后备人才的定义 | 第35页 |
·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第35-36页 |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 第36-37页 |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第37-39页 |
·人才目标 | 第37页 |
·管理目标 | 第37-38页 |
·训练目标 | 第38页 |
·竞赛目标 | 第38页 |
·文化教育目标 | 第38-39页 |
·保障目标 | 第39页 |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39-43页 |
·可持续性原则 | 第39-40页 |
·需求性原则 | 第40-41页 |
·协调性原则 | 第41页 |
·公平性原则 | 第41-42页 |
·共同性原则 | 第42-43页 |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基本特征 | 第43-44页 |
·鼓励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 | 第43页 |
·保护后备人才,预防伤病 | 第43-44页 |
·与科技进步、现代排球发展相适应 | 第44页 |
·强调青少年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 | 第44页 |
·保证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 | 第44页 |
5 我国排球运动后备人才现状研究 | 第44-70页 |
·对我国排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领导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4-54页 |
·后备人才基本情况 | 第44-46页 |
·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目标 | 第46页 |
·运动员档案 | 第46-47页 |
·规章制度制定情况 | 第47页 |
·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 第47-48页 |
·教练员团队及履职情况 | 第48-49页 |
·教练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9页 |
·教练员工作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 | 第49-50页 |
·建立梯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 第50-51页 |
·经费的主要来源及配置 | 第51-52页 |
·后备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 | 第52页 |
·运动员输送方向 | 第52-53页 |
·运动员输送与专业运动队需要 | 第53-54页 |
·后备人才成才率 | 第54页 |
·对我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教练员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54-70页 |
·教练员基本结构 | 第54-58页 |
·选材情况分析 | 第58页 |
·训练情况分析 | 第58-61页 |
·参赛情况分析 | 第61-63页 |
·青少年运动员管理 | 第63-64页 |
·文化知识学习 | 第64-66页 |
·教练员岗位培训 | 第66-67页 |
·保障工作 | 第67-70页 |
6 制约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未来趋势 | 第70-77页 |
·制约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71-75页 |
·运动员选材 | 第71页 |
·运动员出路 | 第71-72页 |
·领导重视程度 | 第72页 |
·排球运动发展方针政策 | 第72-73页 |
·资金投入 | 第73页 |
·教练员能力水平 | 第73-74页 |
·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理念 | 第74-75页 |
·运动员文化教育 | 第75页 |
·影响我国排球运动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主要因素未来变化 | 第75-77页 |
7 我国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77-83页 |
·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 | 第78-79页 |
·建立科学的选材与选拔系统 | 第79页 |
·加大经费投入,拓宽资金渠道 | 第79-80页 |
·实施体教结合培养模式 | 第80-81页 |
·健全青少年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 | 第81页 |
·加强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 | 第81-82页 |
·创造排球后备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 第82-83页 |
8 结论 | 第83-84页 |
9 致谢 | 第84-85页 |
10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11 附件 | 第91-106页 |
附件 1:我国 25 个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名单 | 第91-92页 |
附件 2:我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调查问卷(领导问卷) | 第92-94页 |
附件 3: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问卷(教练员问卷) | 第94-100页 |
附件 4: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初选指标体系专家调查问卷 | 第100-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