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地下管网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地下管网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8页
     ·固体介质类电力电缆故障诊断国内外现状第14-16页
     ·流体介质类给水管网故障诊断国内外现状第16-18页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8-20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18-19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地下管网及故障类型分析第20-25页
   ·地下管网第20-21页
     ·地下管网概念第20-21页
     ·地下管网的特点第21页
   ·地下管网的故障类别第21-24页
     ·地下管网的分类第21-23页
     ·地下管网的故障类型第23-24页
     ·地下管网的故障类型分析第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电缆绝缘故障定性研究第25-38页
   ·电力电缆故障第25-26页
     ·电力电缆的结构第25页
     ·电力电缆的故障原因第25-26页
   ·电缆绝缘在线诊断方法第26-31页
     ·直流成分法第27-28页
     ·分布式光纤温度测量法第28页
     ·直流叠加法第28-29页
     ·低频叠加法第29页
     ·介质角 tanδ损耗法第29-30页
     ·研究方法的选取第30-31页
   ·低频叠加零序电流信号法原理第31-33页
     ·附加交流低频信号原理图第32-33页
   ·电缆绝缘故障定性仿真第33-37页
     ·电缆绝缘模型第33-34页
     ·电缆绝缘故障模型的建立第34页
     ·零序电流信号仿真分析结果第34-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电缆故障距离定位算法研究第38-53页
   ·电力电缆故障距离定位方法第38-39页
     ·经典电桥法原理第38-39页
   ·行波测距原理第39-43页
     ·行波概念第39-40页
     ·行波波速第40页
     ·行波波阻抗第40-41页
     ·行波反射系数第41-42页
     ·行波测距原理第42页
     ·行波法测距精确度因素分析第42-43页
   ·小波变换下的行波故障信号分析第43-45页
     ·小波定义第43-44页
     ·连续小波变换第44页
     ·小波时频变换下的电缆故障行波第44-45页
     ·小波分析行波故障信号的作用第45页
   ·电缆故障定位仿真分析第45-52页
     ·电缆波速的确定第46-48页
     ·电缆单相接地故障仿真分析第48-50页
     ·电缆两相接地故障仿真分析第50-51页
     ·电缆断路故障仿真分析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置选择第53-65页
   ·给水管网压力检测点的布置第53-55页
     ·问题的提出及简化模型第53-54页
     ·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第54页
     ·方法的进一步完善第54-55页
   ·模糊聚类分析具体步骤第55-57页
     ·确立对象及数据标准化第55-56页
     ·模糊相似矩阵的建立第56页
     ·模糊等价矩阵的建立及聚类第56页
     ·测压点的确定第56-57页
   ·给水管网节点压力模糊聚类的数学模型第57-59页
     ·管网各节点压力相关性分析第57页
     ·管网中各节点压力(流量)随时间变化分析第57-58页
     ·运用 EPANET 管网平差计算优势第58-59页
   ·仿真模拟及结果分析第59-64页
     ·建立模型及运算第59-63页
     ·聚类结果分析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给水管网泄露点定位研究第65-77页
   ·给水管网泄露点定位问题分析第65页
   ·人工神经网络第65-67页
     ·人工神经元模型第66页
     ·神经网络结构第66-67页
     ·BP神经网络第67页
   ·MATLAB 神经网络工具箱(NNT)第67-69页
     ·MATLAB 工具箱的神经元模型第68页
     ·BP 神经网络训练及仿真第68-69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给水管网泄露点定位第69-76页
     ·给水管网泄漏模型第69-70页
     ·泄露模拟及数据预处理第70-73页
     ·神经网络训练第73-74页
     ·故障定位误差验证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77-79页
   ·结论第77-78页
   ·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附录第84-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来水厂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煤流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