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论 | 第11-2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相关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2-17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一、大学生“宅”现象的相关概述 | 第20-28页 |
(一) 大学生“宅”现象的概念阐述 | 第20-22页 |
(二) 大学生“宅”现象的现状分析 | 第22-28页 |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2-24页 |
2. 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24-28页 |
二、大学生“宅”现象的成因与影响分析 | 第28-35页 |
(一) 大学生“宅”现象的成因分析 | 第28-30页 |
1. 网络的发展与生活服务的完善 | 第28页 |
2. 社会压力的加剧 | 第28-29页 |
3. 大学管理的宽松 | 第29页 |
4. 大学生自我要求的降低 | 第29-30页 |
(二) 大学生“宅”现象的影响分析 | 第30-35页 |
1. 大学生“宅”现象的积极影响 | 第30-31页 |
2. 大学生“宅”现象的消极影响 | 第31-35页 |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应对大学生“宅”现象的对策探讨 | 第35-45页 |
(一) 引导大学生“宅一族”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 第35-36页 |
1. 正确认识和处理现实中的挫折和失败,认清虚拟世界的本质,主动走出“宅”门 | 第35-36页 |
2. 强化自我教育意识,提高大学生“宅一族”自我教育的能力 | 第36页 |
(二)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 | 第36-38页 |
1. 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尊重大学生“宅一族”的心理诉求 | 第37-38页 |
2. 深化理论研究,探索对大学生“宅一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 | 第38页 |
(三)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38-41页 |
1. 优化传媒环境,为大学生“宅一族”创造和谐社会氛围 | 第39页 |
2. 为大学生“宅一族”净化校园环境 | 第39-41页 |
(四) 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 第41-45页 |
1. 优化校园网络,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 第41-42页 |
2.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文化氛围 | 第42-43页 |
3. 完善教育管理载体,推进大学生“宅一族”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 | 第43页 |
4. 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努力构建大学生“宅一族”社会化的平台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