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避暑山庄饮食文化 | 第14-26页 |
一、 避暑山庄宫廷御膳特点 | 第17-20页 |
(一) 依据皇帝口味量身定制 | 第17-19页 |
(二) 用料珍贵讲究 | 第19页 |
(三) 菜名、食器考究 | 第19-20页 |
(四) 糕点众多,重视粥食 | 第20页 |
二、 进膳制度和礼制 | 第20-23页 |
(一) 每日进膳安排 | 第21页 |
(二) 日常进膳程序安排 | 第21页 |
(三) 婚丧嫁娶中的膳食礼制 | 第21-23页 |
三、 宫廷御膳的管理机构 | 第23-26页 |
第二章 避暑山庄音乐文化 | 第26-37页 |
一、 承德避暑山庄中宫廷音乐的演变史 | 第26-27页 |
二、 避暑山庄皇家礼乐设置和功效 | 第27-28页 |
三、 演奏宫廷音乐的乐器 | 第28-32页 |
四、 承德清音会 | 第32-37页 |
(一) 释义 | 第33页 |
(二) 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33-34页 |
(三) 承德清音会的特点 | 第34-35页 |
(四) 承德清音会的主要价值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避暑山庄宫廷戏剧文化 | 第37-43页 |
一、 避暑山庄宫廷戏剧的管理机构 | 第37-38页 |
二、 夏都内戏剧演出场所的兴建 | 第38-39页 |
(一) 三层木构大戏楼 | 第38页 |
(二) 小台式室内戏台 | 第38页 |
(三) 单层式戏楼 | 第38-39页 |
三、 避暑山庄戏剧发展的兴衰 | 第39-40页 |
(一) 避暑山庄皇家戏剧的源起及繁荣 | 第39页 |
(二) 从繁荣至鼎盛时期的避暑山庄皇家戏剧演出 | 第39-40页 |
(三) 避暑山庄内皇家戏剧演出的没落 | 第40页 |
四、 避暑山庄内皇家戏剧之特征 | 第40-43页 |
(一) 封建特色剧目的长演不衰 | 第40-41页 |
(二) 承担皇家封建礼仪功效 | 第41-42页 |
(三) 从形式到内容的力求完美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避暑山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措施 | 第43-51页 |
一、 承德餐饮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面临的问题 | 第43-46页 |
(一) 缺乏一定的保护思想 | 第44页 |
(二) 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对某些技艺的直接侵蚀 | 第44-45页 |
(三) 缺乏强有力的宣传力度 | 第45页 |
(四) 重申报,轻保护 | 第45页 |
(五) 传承工作不力 | 第45-46页 |
二、 承德餐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第46-47页 |
(一) 增强老百姓的保护意识,加大政府宣传力度 | 第46页 |
(二) 积极开发旅游产业以拓展餐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基础 | 第46页 |
(三) 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第46-47页 |
(四) 加强餐饮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性研究 | 第47页 |
三、 承德清音会的现状危机 | 第47-48页 |
四、 加强承德清音会的保护方法及措施 | 第48-49页 |
(一) 加强历史理论研究,为其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历史依据 | 第48页 |
(二) 加强后期的继承与宣传 | 第48-49页 |
五、 承德清音会的保障举措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