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说中的“第三者”形象分析与伦理批判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1 “第三者”形象与当代文学思潮的疏离与遇合 | 第13-22页 |
·“革命现实主义”潮流中的“奇花异草” | 第13-15页 |
·“婚外恋”叙事在政治高压下成为“禁区” | 第13-14页 |
·“第三者”形象在“双百方针”下稍纵即逝 | 第14-15页 |
·在“文艺争鸣”的大潮中“浮出地表” | 第15-18页 |
·“情爱叙事”在“人性解放”中走进文坛前台 | 第16-17页 |
·“第三者”形象成为“新写实主义”人物的另类书写 | 第17-18页 |
·在“文学商业化”的趋势下“争芳斗艳” | 第18-22页 |
·“婚恋小说”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成为畅销作品 | 第19-20页 |
·“第三者”形象成为多种文体创作的叙事元素 | 第20-22页 |
2 “第三者”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形象呈现 | 第22-31页 |
·当代小说文本中“第三者”形象类型 | 第22-27页 |
·“深受道德谴责”的传统型 | 第22-24页 |
·片面追求“本我”的情欲型 | 第24-25页 |
·商品意识冲击下的物质型 | 第25-27页 |
·“第三者”形象在作者视域中的角色定位 | 第27-31页 |
·负面角色——悬崖上的毒草 | 第27-28页 |
·被教育者——道德规劝的对象 | 第28-29页 |
·被同情者——自然属性的释放者 | 第29-31页 |
3 “第三者”形象与当代爱情道德伦理的关系 | 第31-43页 |
·“第三者”形象折射的当代爱情伦理变迁 | 第31-38页 |
·革命利益的尊崇与政治教化的凸显 | 第31-34页 |
·“灵与肉”搏斗中的痛苦挣扎 | 第34-36页 |
·在物欲横流的大潮中迷失道德伦理 | 第36-38页 |
·当代爱情道德伦理的失序与人性的叩问 | 第38-43页 |
·“爱欲与文明”的失衡 | 第39-40页 |
·人类“精神家园”的丢失 | 第40-41页 |
·欲望的放纵与人性的叩问 | 第41-43页 |
4 “第三者”形象的性别认同引发的女性反思 | 第43-47页 |
·“女”性成为“第三者”的性别代码 | 第43-44页 |
·“女性”的自我体认与价值诉求 | 第44-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