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1-1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2-23页 |
§2-1 企业集群理论综述 | 第12-13页 |
2-1-1 企业集群基本理论学派 | 第12页 |
2-1-2 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2-2 集群动态演化过程 | 第13-15页 |
2-2-1 集群演化阶段的划分 | 第13-14页 |
2-2-2 集群不同阶段的特征 | 第14-15页 |
§2-3 集群网络理论 | 第15-20页 |
2-3-1 集群网络的构成 | 第15-16页 |
2-3-2 集群网络结构刻画 | 第16-17页 |
2-3-3 集群网络结构特征 | 第17-20页 |
§2-4 创新绩效相关研究 | 第20-23页 |
2-4-1 集群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4-2 集群创新绩效的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建立 | 第23-31页 |
§3-1 网络整体特征与集群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 第23-29页 |
3-1-1 萌芽期网络整体特征与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3-1-2 发展期网络整体特征与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 | 第25-27页 |
3-1-3 成熟期网络整体特征与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 | 第27-28页 |
3-1-4 整体特征理论分析汇总 | 第28-29页 |
§3-2 网络个体特征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 第29-30页 |
3-2-1 结构洞 | 第29页 |
3-2-2 节点度数 | 第29-30页 |
3-2-3 节点中介性 | 第30页 |
§3-3 网络结构与创新绩效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31-54页 |
§4-1 研究对象和研究设计 | 第31-34页 |
4-1-1 文安人造板企业集群简介 | 第31-32页 |
4-1-2 网络边界和样本确定 | 第32-33页 |
4-1-3 网络结构部分的数据收集、问卷设计及信度、效度检验 | 第33-34页 |
4-1-4 创新绩效指标的度量和问卷设计 | 第34页 |
§4-2 集群不同时期网络结构刻画 | 第34-41页 |
4-2-1 萌芽期网络连接图 | 第35-37页 |
4-2-2 发展期网络连接图 | 第37-39页 |
4-2-3 成熟期网络连接图 | 第39-41页 |
§4-3 集群网络整体结构特征实证分析 | 第41-44页 |
4-3-1 各时期网络数据对比说明 | 第41-42页 |
4-3-2 网络整体结构特征验证分析 | 第42-44页 |
§4-4 网络个体结构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44-53页 |
4-4-1 创新绩效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44-46页 |
4-4-2 网络个体结构特征变量的测度 | 第46-49页 |
4-4-3 相关分析 | 第49-50页 |
4-4-4 多元回归分析及其结论 | 第50-53页 |
§4-5 文安人造板集群发展建议 | 第53-54页 |
4-5-1 文安人造板集群网络的案例应用分析 | 第53页 |
4-5-2 发展建议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