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耶斯制宪权理论探析
摘要 | 第1-7页 |
目录 | 第7-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自然之维:为何制宪? | 第12-21页 |
第一节 政治社会形成的三个时期 | 第12-19页 |
一、 个人结为团体 | 第13-16页 |
二、 共同意志的委托行使 | 第16-17页 |
三、 代表性共同意志发挥作用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宪法的诞生 | 第19-21页 |
一、 赋予代表团体以组织形式 | 第19-20页 |
二、 政治性预防措施掺入宪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运行机制:如何制宪? | 第21-32页 |
第一节 国民与宪法的关系 | 第21-25页 |
一、 国民与民族的同质性 | 第22-23页 |
二、 国民不受制于宪法 | 第23-24页 |
三、 国民对宪法各部分分歧进行仲裁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宪法的制定 | 第25-28页 |
一、 国民委派特别代表制宪 | 第25-26页 |
二、 宪法的两个层级 | 第26-28页 |
第三节 普通法律的制定 | 第28-32页 |
一、 结成社会的目的 | 第28-30页 |
二、 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现实回归:谁是制宪者? | 第32-38页 |
第一节 现实背景 | 第33-35页 |
一、 三级会议的历史沿革 | 第33-34页 |
二、 大革命前夕三级会议的重启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第三等级的两种策略 | 第35-38页 |
一、 作为一个等级 | 第35-36页 |
二、 作为国民的特别代表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