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学科”的谱系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34页 |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7页 |
| ·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6-31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32页 |
| ·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 第32-34页 |
| 第2章 还原论与谱系学 | 第34-49页 |
| ·观点的冲突 | 第34-36页 |
| ·逻辑起点之争 | 第36-43页 |
| ·超越还原论 | 第43-49页 |
| 第3章 跨学科谱系的构建 | 第49-82页 |
| ·基于获奖成果的谱系 | 第50-62页 |
| ·1990年博尔丁奖得主 | 第51-57页 |
| ·1993年博尔丁奖得主 | 第57-60页 |
| ·2003年博尔丁奖得主 | 第60-61页 |
| ·2008年博尔丁奖得主 | 第61页 |
| ·2012年博尔丁奖得主 | 第61-62页 |
| ·基于学术文献的谱系 | 第62-71页 |
| ·基于国外文献的谱系 | 第63-69页 |
| ·基于国内文献的谱系 | 第69-71页 |
| ·基于主要学者的谱系 | 第71-82页 |
| 第4章 跨学科的演化 | 第82-136页 |
| ·跨学科产生的根源 | 第82-87页 |
| ·跨学科的基本内涵 | 第87-100页 |
| ·学科间性的形成背景 | 第100-104页 |
| ·学科间性的演化过程 | 第104-123页 |
| ·学科间性的实践演化 | 第104-119页 |
| ·学科间性的理论演化 | 第119-123页 |
| ·跨学科的表现形式 | 第123-136页 |
| ·工具借用 | 第123-127页 |
| ·多学科 | 第127-129页 |
| ·交叉学科 | 第129-130页 |
| ·超学科 | 第130-136页 |
| 第5章 跨学科的余韵 | 第136-144页 |
| ·科学哲学对学科间性的回应 | 第136-140页 |
| ·中国哲学对学科间性的阐释 | 第140-142页 |
| ·对学科间性讨论的余味悠长 | 第142-1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4-165页 |
| 附录1 跨学科大事记 | 第165-171页 |
| 附录2 跨学科专业术语 | 第171-174页 |
| 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74-175页 |
| 致谢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