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史论文

建国后山西省城乡关系变迁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1 导论第12-19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文献回顾第13-18页
     ·国外有关城乡关系理论综述第13-15页
     ·国内有关我国及山西城乡关系理论回顾第15-18页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研究思路第18-19页
   ·论文新意第19页
2 城乡关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第19-27页
   ·城乡关系的相关概念第19-21页
     ·城乡关系的内涵第19-20页
     ·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的含义第20-21页
   ·城乡关系的相关理论第21-23页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第21页
     ·发展经济学中的二元经济理论第21-22页
     ·制度经济学中的城乡关系理论第22-23页
   ·城乡关系的演进动力机制第23-27页
     ·内部动力机制第24-25页
     ·外部动力机制第25-27页
3 改革开放前的山西省城乡关系变迁分析第27-34页
   ·1949-1957 年的城乡开放第28-30页
     ·工业化快速推进,促进城乡关系改善第28页
     ·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第28-29页
     ·提高农村财政投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第29页
     ·城乡社会投入并重,低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形成第29-30页
   ·1958-1978 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第30-32页
     ·城市化起伏发展又停滞第30-31页
     ·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31页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第31页
     ·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扩大第31-32页
     ·城-矿-村空间格局初步形成第32页
   ·改革开放前城乡关系演变的原因分析第32-34页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第32页
     ·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限制了城镇发展第32-33页
     ·政府政策的实施和重工业体制限制了城乡交流第33页
     ·二元经济下的相关制度强化了城乡分割局面第33-34页
4 改革开放后山西省城乡关系变迁分析第34-43页
   ·1978-2003 二元城乡关系逐步缓和第34-37页
     ·城乡收入大幅提高,城乡关系缓和第34-35页
     ·经济发展带动城乡民生建设,城乡差距缩小第35页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推动城乡交流第35-36页
     ·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二元结构松动第36-37页
     ·科技发展,文化丰富,扩大了城乡交流范围第37页
   ·2003 年后城乡关系趋于融合第37-41页
     ·经济快速增长,城乡收入多元化第37-38页
     ·政府加大“三农”投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第38-39页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凸显,带动城乡共同进步第39页
     ·城乡二元结构多重化,城乡规划提升到战略性高度第39-40页
     ·资源型经济转型推进以工促农力度第40页
     ·生态、文化得到加强保护第40-41页
   ·当前山西省城乡关系存在的问题第41-43页
     ·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第41页
     ·经济增长波动大造成城乡发展速度不一致第41-42页
     ·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引发民生问题第42页
     ·资源损耗与生态环境破坏提高城乡发展隐性成本第42-43页
5 对山西省城乡关系统筹发展的政策建议第43-47页
   ·推进“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化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第43页
   ·调整城乡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园区-城市一体化发展第43-44页
   ·发挥政府政策主导作用第44-45页
     ·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44页
     ·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城乡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第44-45页
   ·推进制度创新第45-46页
     ·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第45页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第45-46页
     ·完善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第46页
   ·加大科技创新发展生态城镇第46-47页
     ·大幅增加研发投入推广绿色开采技术第46页
     ·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构建开放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第46-47页
     ·探索绿色、生态城镇发展模式第47页
6 结论第47-49页
   ·文章主要观点第47-48页
   ·不足之处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住宅价格财富效应与成本效应研究
下一篇:从文化视角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