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力场—形变场耦合的围岩力学性质演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图索引 | 第5-7页 |
表索引 | 第7-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9页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围岩应力研究 | 第12-15页 |
·围岩力学性质研究 | 第15-16页 |
·围岩力学参数取值研究 | 第15页 |
·围岩力学参数反分析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9-22页 |
·区域地质环境 | 第19页 |
·坝址区工程地质环境 | 第19-20页 |
·地形地貌 | 第19页 |
·地层岩性 | 第19页 |
·地质构造 | 第19-20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页 |
·物理地质现象 | 第20页 |
·地下厂房工程地质环境 | 第20-22页 |
·埋深特征 | 第20页 |
·地层岩性 | 第20页 |
·地质构造 | 第20-21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地应力场特征 | 第22-32页 |
·区域构造应力场 | 第22-24页 |
·区域应力场 | 第22页 |
·区域变形场 | 第22-24页 |
·坝址区地应力场 | 第24页 |
·高地应力现象 | 第24页 |
·地应力实测结果 | 第24页 |
·厂房区地应力场 | 第24-32页 |
·地应力实测结果 | 第24-26页 |
·地应力拟合结果 | 第26-32页 |
·几何模型 | 第26-28页 |
·本构模型和计算参数 | 第28页 |
·边界条件 | 第28页 |
·拟合结果 | 第28-32页 |
第四章 硐室群开挖及其应力变形特征 | 第32-48页 |
·硐室群开挖及支护 | 第32-36页 |
·开挖模型 | 第32页 |
·本构模型和计算参数 | 第32页 |
·支护方案 | 第32-36页 |
·硐室应力模拟结果 | 第36-44页 |
·喷盒应力 | 第37-39页 |
·锚索测力 | 第39-40页 |
·锚杆应力 | 第40-44页 |
·硐室群变形模拟结果 | 第44-48页 |
第五章 围岩力学性质演化 | 第48-57页 |
·厂房天然岩体力学参数 | 第48-49页 |
·断裂结构面力学参数 | 第48页 |
·围岩岩体变形参数 | 第48页 |
·围岩岩体强度参数 | 第48-49页 |
·洞室围岩力学参数建议值 | 第49页 |
·应力-变形耦合反分析法 | 第49-51页 |
·目标函数 | 第50页 |
·变形参数反演理论 | 第50-51页 |
·强度参数反演 | 第51页 |
·围岩变形参数反演 | 第51-54页 |
·数据分析 | 第51页 |
·反演结果 | 第51-54页 |
·围岩强度参数反演结果 | 第54-57页 |
·数据分析 | 第54页 |
·反演结果 | 第54-5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图 | 第66-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