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信息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7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高级生物视觉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15-24页 |
·人眼的结构 | 第15-17页 |
·视觉通路 | 第17-18页 |
·视觉信息处理过程 | 第18-19页 |
·感受野 | 第19-21页 |
·视觉信息的多层次并行处理 | 第21-24页 |
·视觉信息的集成和反馈 | 第24页 |
·机器视觉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24-34页 |
·图像特征提取 | 第24-25页 |
·视觉理论 | 第25-27页 |
·视觉模型 | 第27-29页 |
·经典模式识别理论 | 第29-32页 |
·机器视觉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32-34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34-37页 |
第2章 图像特征 | 第37-55页 |
·图像特征 | 第37页 |
·颜色特征 | 第37-39页 |
·纹理特征 | 第39-41页 |
·形状特征 | 第41-43页 |
·模式畸变类型 | 第43-47页 |
·刚体变换 | 第45-46页 |
·仿射变换 | 第46页 |
·射影变换 | 第46-47页 |
·弹性变换 | 第47页 |
·图像预处理 | 第47-51页 |
·直方图均衡 | 第48页 |
·线性滤波器 | 第48-50页 |
·中值滤波器 | 第50-51页 |
·边缘保持滤波器 | 第51页 |
·视觉不变量 | 第51-53页 |
·算法的优劣指标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3章 复杂背景中的目标轮廓提取 | 第55-75页 |
·原始的边缘提取与轮廓提取比较 | 第55-56页 |
·标准模型和HMAX模型 | 第56-59页 |
·标准模型 | 第56-58页 |
·HMAX模型 | 第58-59页 |
·非经典感受野抑制 | 第59-64页 |
·经典感受野 | 第59-60页 |
·非经典感受野 | 第60-61页 |
·非经典感受野抑制 | 第61-62页 |
·非经典感受野抑制模型 | 第62-64页 |
·复杂背景中的单一轮廓提取模型 | 第64-6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7-74页 |
·评估方法 | 第67-69页 |
·提取效果图评估 | 第69-72页 |
·准确率评估 | 第72-73页 |
·盒须图评估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低分辨率LBP的人脸识别 | 第75-96页 |
·LBP描述 | 第75-81页 |
·基本LBP算子 | 第75-77页 |
·多尺度LBP算子 | 第77-79页 |
·旋转不变LBP算子 | 第79页 |
·等价LBP算子 | 第79-80页 |
·旋转不变等价LBP算子 | 第80页 |
·不同模式比较 | 第80-81页 |
·多分辨率理论 | 第81-83页 |
·快速小波变换 | 第83-85页 |
·LRLBP算法 | 第85-91页 |
·LRLBP算法流程 | 第85-90页 |
·非参数检验 | 第90-9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1-94页 |
·实验条件 | 第91-92页 |
·评估方法 | 第92页 |
·几种LBP算子的比较 | 第92-93页 |
·滤波算子与分解级数的关系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5章 针对描述子的SIFT简化方法 | 第96-118页 |
·不变量理论 | 第96页 |
·SIFT算法 | 第96-103页 |
·尺度空间 | 第97-99页 |
·关键点定位 | 第99-101页 |
·关键点的方向确定 | 第101页 |
·确定关键点描述子 | 第101-103页 |
·基于PCA技术的SIFT算法 | 第103-105页 |
·PCA技术 | 第103-104页 |
·PCA-SIFT算法 | 第104页 |
·GLOH算法 | 第104-105页 |
·S-SIFT算法 | 第105-107页 |
·S-SIFT算法与SIFT算法的区别 | 第105页 |
·S-SIFT算法关键点描述的形成 | 第105-107页 |
·RANSAC算法 | 第107-109页 |
·关键点匹配 | 第107-108页 |
·RANSAC算法 | 第108-10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6页 |
·算法评估 | 第109-110页 |
·维度的测试 | 第110-111页 |
·不变性的测试 | 第111-116页 |
·S-SIFT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测试 | 第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18-121页 |
·论文的基础性工作 | 第118-119页 |
·论文的创新性工作 | 第119-120页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