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主要内容 | 第14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状况分析与回顾 | 第16-23页 |
·境外信用卡危机 | 第16-18页 |
·2002年韩国信用卡危机回顾 | 第16-17页 |
·2006年台湾卡债危机回顾 | 第17页 |
·境外信用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 | 第17-18页 |
·我国信用卡风险状况 | 第18-21页 |
·信用卡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 第21-23页 |
第3章 信用卡风险的种类及成因 | 第23-32页 |
·信用卡风险的种类 | 第23-28页 |
·信用风险 | 第23-24页 |
·欺诈风险 | 第24-26页 |
·操作风险 | 第26-27页 |
·技术风险 | 第27-28页 |
·洗钱风险 | 第28页 |
·信用卡风险形成的原因 | 第28-32页 |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8-29页 |
·持卡人用卡不当 | 第29页 |
·发卡机构管理不完善 | 第29-30页 |
·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 第30-31页 |
·经济环境影响 | 第31-32页 |
第4章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 | 第32-37页 |
·风险管理的程序和主要手段 | 第32-33页 |
·风险评估的VaR技术 | 第33-34页 |
·VaR在信用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第34-37页 |
·利用VaR技术对信用卡风险的动态管理 | 第34-35页 |
·利用改进的会计记录建立信用卡VaR风险管理报告体系 | 第35-37页 |
第5章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措施 | 第37-43页 |
·国外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 | 第37-38页 |
·美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 | 第37页 |
·美国的信用评分技术 | 第37-38页 |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 | 第38-43页 |
·加快相关立法进程 | 第38-39页 |
·加强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设 | 第39-40页 |
·引入VaR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 第40页 |
·完善内控监督 | 第40-41页 |
·健全风险转化机制 | 第41页 |
·加快推行IC芯片卡 | 第41-42页 |
·推行信用卡保险 | 第42-43页 |
第6章 中国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分析 | 第43-56页 |
·中国银行信用卡简介 | 第43-45页 |
·中银长城国际卡 | 第43-44页 |
·长城人民币信用卡 | 第44页 |
·中银信用卡 | 第44页 |
·联名卡 | 第44-45页 |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历程 | 第45-46页 |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优势分析 | 第46-47页 |
·中国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51页 |
·粗放式发展累积风险 | 第47-48页 |
·营销人员管理存在漏洞 | 第48页 |
·信用评估方法单一 | 第48-50页 |
·前后台业务配套不均衡 | 第50页 |
·风险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 第50-51页 |
·中国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分析及建议 | 第51-54页 |
·树立现代化的风险控制理念 | 第51页 |
·通过VaR技术应用实施预警叫停制度 | 第51-52页 |
·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 | 第52页 |
·增强催收工作力度 | 第52-53页 |
·有效识别信用卡套现行为 | 第53页 |
·培养合格的信用卡从业人员 | 第53-54页 |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经营策略 | 第54-56页 |
·成立独立运行的信用卡公司 | 第54-55页 |
·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 | 第55页 |
·走联合发卡之路 | 第55-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