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3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职业倦怠的概念 | 第13-14页 |
·职业倦怠的界定 | 第14-15页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涵义 | 第15页 |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 | 第15-18页 |
·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 | 第15-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结果 | 第16-18页 |
·情绪耗竭的总体情况 | 第16-17页 |
·去个性化的总体情况 | 第17页 |
·低个人成就感的总体情况 | 第17-18页 |
·研究结论 | 第18页 |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 第18-26页 |
·个体原因 | 第19-21页 |
·对职业价值和自身角色认知不足 | 第19页 |
·个体调控难 | 第19-20页 |
·个体的能力素质 | 第20-21页 |
·外部原因 | 第21-26页 |
·职业的难度性和挑战性 | 第21-22页 |
·组织保障弱 | 第22-23页 |
·高校的学生因素 | 第23-24页 |
·社会环境影响 | 第24-26页 |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产生的去激励效应 | 第26-28页 |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发挥 | 第26页 |
·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 第26-27页 |
·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生活质量 | 第27页 |
·无益于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 第27-28页 |
6 消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策略 | 第28-37页 |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 第28-31页 |
·提升基本素质 | 第28-30页 |
·调整期望目标 | 第30页 |
·加强心理调适 | 第30-31页 |
·实施高校组织干预,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 第31-35页 |
·保障收入水平 | 第31页 |
·减轻角色负担 | 第31-32页 |
·完善各项工作保障机制 | 第32-34页 |
·建立可行的工作激励机制,加强岗位考评力度 | 第34-35页 |
·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个人简介 | 第4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