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及其调适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一、绪论 | 第10-22页 |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10-11页 |
| (二) 核心概念 | 第11-12页 |
| 1. 道德 | 第11页 |
| 2. 学习道德 | 第11-12页 |
| 3. 大学生的学习道德 | 第12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 1. 关于学习道德的界定 | 第12-13页 |
| 2. 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研究 | 第13-15页 |
| 3. 关于大学生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5-17页 |
| 4. 关于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的研究 | 第17-19页 |
| 5. 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反思 | 第19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五) 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 二、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 (一) 规范伦理学 | 第22-24页 |
| 1. 伦理行为结构 | 第22页 |
| 2. 道德终极标准 | 第22-23页 |
| 3. 道德结构 | 第23-24页 |
| 4. 道德的原则和规则 | 第24页 |
| (二) 大学生学习学 | 第24-27页 |
| 1. 学习道德观 | 第24-26页 |
| 2. 大学生学习道德分类 | 第26-27页 |
| 三、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现象 | 第27-52页 |
| (一) 课堂学习道德失范 | 第27-38页 |
| 1. 课堂违规 | 第27-30页 |
| 2. 无心听课 | 第30-33页 |
| 3. 不尊重他人 | 第33-34页 |
| 4. 声音污染 | 第34-36页 |
| 5. 视觉污染 | 第36-37页 |
| 6. 气味污染 | 第37-38页 |
| (二) 自习道德失范 | 第38-45页 |
| 1. 违反规定 | 第38-39页 |
| 2. 无心自习 | 第39-41页 |
| 3. 有失公德 | 第41-45页 |
| (三) 考试道德失范 | 第45-52页 |
| 1. 有失公平 | 第45-49页 |
| 2. 未关闭通信工具 | 第49-50页 |
| 3. 顶撞监考人员 | 第50-52页 |
| 四、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 第52-63页 |
| (一) 道德认知不足 | 第52-53页 |
| (二) 学习快乐缺失 | 第53-54页 |
| (三) 学习缺乏诚实 | 第54-57页 |
| (四) 学习不够谦虚 | 第57-58页 |
| (五) 行为欠缺自制 | 第58-60页 |
| (六) 学习不够勇敢 | 第60-63页 |
| 五、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的调适 | 第63-70页 |
| (一) 构建大学生学习道德的主要规范 | 第63-66页 |
| 1. 构建原则 | 第63-64页 |
| 2. 大学生学习道德规范 | 第64-66页 |
| (二) 提升大学生学习道德的途径 | 第66-70页 |
| 1. 道德教育 | 第66-67页 |
| 2. 志行结合 | 第67-68页 |
| 3. 内外兼修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附录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