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沿淮地区杞柳害虫的发生与治理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2 引言 | 第18-20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杞柳生长期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类调查 | 第20页 |
·试验地点及概况 | 第20页 |
·调查方法 | 第20页 |
·分类和鉴定 | 第20页 |
·杞柳瘿蚊的形态观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0-21页 |
·供试虫源 | 第20页 |
·试验地点、设备和仪器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杞柳瘿蚊的药剂防治研究 | 第21-23页 |
·供试虫源 | 第21页 |
·供试药剂 | 第21页 |
·毒力测定 | 第21-22页 |
·田间试验 | 第22-23页 |
·杞柳贮藏期害虫调查 | 第23页 |
·试验地点及概况 | 第23页 |
·调查方法 | 第23页 |
·标本的收集 | 第23页 |
·分类和鉴定 | 第23页 |
·二突异翅长蠹的形态观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3-24页 |
·虫源 | 第23-24页 |
·试验地点、设备和仪器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二突异翅长蠹的药剂防治研究 | 第24-26页 |
·供试虫源 | 第24页 |
·供试药剂 | 第24-25页 |
·试验地点及试验器材 | 第25页 |
·试验设计及实施方法 | 第25-2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41页 |
·杞柳田间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类调查结果 | 第26-28页 |
·杞柳田间常见害虫发生种类 | 第28页 |
·杞柳瘿蚊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 第28-31页 |
·形态特征 | 第28-29页 |
·生活史 | 第29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29-31页 |
·杞柳瘿蚊的药剂防治 | 第31-37页 |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 第31-35页 |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 第35-37页 |
·杞柳贮藏期害虫种类调查结果 | 第37页 |
·二突异翅长蠹生物学特性 | 第37-39页 |
·形态特征 | 第37页 |
·生活史 | 第37-39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39页 |
·二突异翅长蠹的药剂防治 | 第39-41页 |
5 讨论 | 第41-46页 |
·杞柳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基本构成 | 第41页 |
·杞柳瘿蚊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1-42页 |
·杞柳瘿蚊的药剂防治 | 第42页 |
·杞柳瘿蚊的综合防治建议 | 第42-44页 |
·化学防治 | 第42-43页 |
·农业防治 | 第43页 |
·生物防治 | 第43-44页 |
·二突异翅长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4页 |
·二突异翅长蠹的药剂防治 | 第44-45页 |
·二突异翅长蠹的综合防治建议 | 第45-46页 |
·加强检疫 | 第45页 |
·做好人工防治 | 第45页 |
·生物防治 | 第45页 |
·物理防治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附图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