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选题的背景第9页
     ·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2-14页
     ·历史分析研究方法第12页
     ·比较研究方法第12页
     ·归纳总结的方法第12-13页
     ·系统的研究方法第13页
     ·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2章 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的基本理论第14-21页
   ·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的渊源第14-15页
   ·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的概念第15页
   ·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的特点第15-17页
   ·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的功能第17-19页
     ·强化庭审功能第17-18页
     ·提高诉讼效率第18页
     ·促进调解、和解第18-19页
     ·节约诉讼成本第19页
   ·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3章 国外证据交换制度评介第21-29页
   ·国外民事诉讼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的概述第21-26页
     ·美国的证据开示制度第21-24页
     ·德国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第24-26页
   ·其他国家民事诉讼审前证据交换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26-28页
     ·移植国外证据开示制度的逆境第26-27页
     ·国外值得借鉴之处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4章 我国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分析第29-34页
   ·我国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的发展历程第29-30页
   ·我国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现状及问题研究第30-32页
     ·证据交换的范围第31页
     ·证据交换的时间第31页
     ·证据交换的主持人员第31-32页
   ·我国审前证据交换制度问题的成因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5章 完善我国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第34-45页
   ·完善审前证据交换制度本身第34-37页
     ·拓宽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的案件适用范围第34页
     ·明确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的证据适用范围第34-35页
     ·明确我国审前证据交换程序的主体第35-37页
     ·完善审前证据交换的程序第37页
   ·外部制度第37-44页
     ·完善诉答程序第38-39页
     ·完善证据失权制度第39-40页
     ·完善审前证据交换程序中的律师制度第40-41页
     ·完善调解制度第41-43页
     ·完善取证与举证责任制度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作者简介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法院书记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下一篇: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