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致谢 | 第9-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锂离子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α-NaFeO_2型层状结构LiMO_2(M=Co,Ni,Mn)正极材料的研究 | 第17-18页 |
·尖晶石型结构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研究 | 第18-19页 |
·橄榄石结构LiMPO_4(M=Co,Ni,Mn,Fe)正极材料的研究 | 第19页 |
·尖晶石型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发展及改性研究 | 第19-24页 |
·锂离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锂离子固体电解质的分类 | 第24页 |
·几种晶体电解质的介绍 | 第24-25页 |
·石榴石型锂离子固体电解质Li_7La_3Zr_2O_(12)的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合成与改性研究 | 第29-55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仪器和药品 | 第30页 |
·LiNi_(0.5)Mn_(1.5)O_4材料的合成 | 第30-31页 |
·LiNi_(0.5)Mn_(1.5)O_4材料的液相法包覆 | 第31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31页 |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53页 |
·LiNi_(0.5)Mn_(1.5)O_4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分析 | 第32-34页 |
·LiNi_(0.5)Mn_(1.5)O_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34-38页 |
·Al_2O_3包覆的LiNi_(0.5)Mn_(1.5)O_4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分析 | 第38-43页 |
·Al_2O_3包覆的LiNi_(0.5)Mn_(1.5)O_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3-51页 |
·Al_2O_3包覆的LiNi_(0.5)Mn_(1.5)O_4材料的电化学阻抗分析 | 第51-52页 |
·Al_2O_3包覆的LiNi_(0.5)Mn_(1.5)O_4材料的XPS分析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固体电解质Li_7La_3Zr_2O_(12)的合成与离子导电性能研究 | 第55-64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仪器和药品 | 第56页 |
·Li_7La_3Zr_2O_(12)材料的合成 | 第56-57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57页 |
·样品的离子导电性能测试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干凝胶前驱体的热重分析 | 第57-58页 |
·Li_7La_3Zr_2O_(12)材料的结构分析 | 第58-60页 |
·Li_7La_3Zr_2O_(12)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60-62页 |
·Li_7La_3Zr_2O_(12)材料的离子导电性能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电化学研磨法制备超细镍粉 | 第64-73页 |
·引言 | 第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实验原材料 | 第64-65页 |
·实验步骤 | 第65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1页 |
·还原产物的物相分析 | 第65-66页 |
·还原产物的形貌分析 | 第66-67页 |
·不同因素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67-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一 、结论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73页 |
二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73页 |
三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