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10-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 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二、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37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5-20页 |
1. 对话 | 第15-16页 |
2. 师生对话 | 第16-17页 |
3. 师幼对话 | 第17-18页 |
4. 幼儿园生活活动 | 第18-19页 |
5. 师幼互动 | 第19-20页 |
(二) 师生对话的相关研究 | 第20-25页 |
1. 师生对话的类型 | 第20-21页 |
2. 师生对话的特征 | 第21-23页 |
3. 师生对话的价值 | 第23页 |
4. 师生对话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 第23-25页 |
(三) 师幼互动的相关研究 | 第25-30页 |
1. 师幼互动的类型 | 第25-26页 |
2. 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 师幼互动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 第28-30页 |
(四) 师幼对话的相关研究 | 第30-37页 |
1. 师幼对话的价值 | 第30-31页 |
2. 师幼对话中教师的角色 | 第31-32页 |
3. 师幼对话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4. 师幼对话的指导策略 | 第34-37页 |
三、 研究设计 | 第37-42页 |
(一) 研究方法的确立 | 第37页 |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37-39页 |
(三) 研究的基本过程 | 第39-42页 |
四、 Q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师幼对话的基本状况 | 第42-61页 |
(一) 师幼对话的总体分布情况 | 第42页 |
(二) 幼儿园不同班级的对话氛围 | 第42-46页 |
1. 孩子可以尽情地说 | 第43-44页 |
2. 孩子常常被束缚 | 第44-46页 |
(三) 老师与幼儿的对话故事 | 第46-56页 |
1. 为孩子升入小学做准备是首要任务 | 第46-48页 |
2. 维护班级规则是永恒的主题 | 第48-50页 |
3. 培养孩子做人是最重要的 | 第50-53页 |
4. 告状是孩子自我保护的手段 | 第53-54页 |
5. 师幼对话中的情感交流 | 第54-56页 |
(四) 教师对师幼对话的理解 | 第56-61页 |
1. “我有一群爱说话的孩子” | 第56-58页 |
2. “我们的对话是有意义的” | 第58页 |
3. 师幼对话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 第58-59页 |
4. 师幼对话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 第59-61页 |
五、 结论与建议 | 第61-71页 |
(一) 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师幼对话的特征 | 第61-64页 |
1. 师幼对话的目的具有发展性 | 第61-62页 |
2. 师幼对话的过程具有引导性 | 第62页 |
3. 师幼对话方式呈现多样性 | 第62-64页 |
4. 师幼对话内容具有生成性和即时性 | 第64页 |
(二) 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师幼对话的影响因素 | 第64-67页 |
1. 教师对师幼对话的理解影响其师幼对话行为 | 第65-66页 |
2. 班级的对话氛围影响师幼对话的效果 | 第66页 |
3. 教师的素质影响师幼对话的质量 | 第66-67页 |
(三) 建议 | 第67-71页 |
1. 教师不但要倾听,更要掌握倾听的技巧59 | 第67-68页 |
2. 为幼儿营造“能说”、“多说”的对话氛围,提供安全的对话环境 | 第68-69页 |
3. 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随时应对幼儿的提问 | 第69页 |
4. 提高教师在对话过程中的引导力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 第76-77页 |
后记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