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祥氏树崇拜仪式研究--以奈曼旗为例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6页 |
·研究缘起 | 第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6-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2-15页 |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奈曼旗概况 | 第16-21页 |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人口状况 | 第17-18页 |
·经济生活 | 第18页 |
·风俗习惯 | 第18-21页 |
·生活习俗 | 第18-19页 |
·祭祀习俗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祥氏树崇拜的含义及源起 | 第21-26页 |
·“祥氏”的含义 | 第21-23页 |
·祥氏树的分布 | 第23-24页 |
·祥氏树崇拜的源起 | 第24-26页 |
·源于祖先崇拜 | 第24页 |
·源于龙神崇拜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祥氏树崇拜仪式过程 | 第26-46页 |
·个人祭祀仪式 | 第26-30页 |
·个案1 | 第27-28页 |
·个案2 | 第28-29页 |
·个案3 | 第29-30页 |
·群体祭祀仪式 | 第30-43页 |
·祭前准备 | 第31-32页 |
·祭祀程序 | 第32-40页 |
·祭后工作 | 第40页 |
·祭祀参与人员 | 第40-43页 |
·祥氏树崇拜仪式特点 | 第43-46页 |
第五章 祥氏树崇拜仪式的象征性、功能及变迁 | 第46-52页 |
·祥氏树崇拜仪式的象征性 | 第46-47页 |
·实物象征 | 第46-47页 |
·行为象征 | 第47页 |
·祥氏树崇拜仪式功能 | 第47-49页 |
·心理安慰和道德教化功能 | 第47-48页 |
·娱乐功能 | 第48页 |
·整合功能 | 第48-49页 |
·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 | 第49页 |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 第49页 |
·祥氏树崇拜仪式变迁 | 第49-52页 |
·神灵多样化 | 第49页 |
·仪式简化 | 第49-50页 |
·仪式中参与者变迁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附录1 田野调查访谈提纲 | 第55-56页 |
附录2 祥氏树崇拜仪式祭词 | 第56-58页 |
附录3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