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 研究缘由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 公民参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2. 土地流转政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及探索 | 第13-15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2. 访谈法 | 第13页 |
3. 问卷调查法 | 第13-14页 |
4.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一、主要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一) 主要概念 | 第15-17页 |
1. 土地流转 | 第15页 |
2. 政策执行 | 第15-16页 |
3. 公民参与 | 第16-17页 |
(二) 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1. 公民社会理论 | 第17页 |
2.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7页 |
3. 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 第17-18页 |
4. 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 | 第18页 |
5.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 第18-19页 |
二、土地流转政策执行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第19-21页 |
(一) 法律层面上公民参与土地流转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第19页 |
(二) 内容层面上公民参与土地流转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第19页 |
(三) 价值取向上公民参与土地流转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第19-20页 |
(四) 效用层面上公民参与土地流转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第20-21页 |
三、县级政府土地流转政策执行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实证研究 | 第21-38页 |
(一) 问卷设计 | 第21页 |
1. 问卷的主要内容 | 第21页 |
2. 样本选择及调查问卷的发放 | 第21页 |
(二) 县级政府土地流转政策执行过程中公民参与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1-38页 |
1. 政策制定阶段的公民参与状态分析 | 第21-24页 |
2. 政策具体实施阶段的公民参与偏好分析 | 第24-31页 |
3. 公民在参与土地流转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 第31-36页 |
4. 公民参与总体效果的评估 | 第36-38页 |
四、县级政府土地流转政策执行过程中公民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8-43页 |
(一) 公民方面 | 第38-39页 |
1. 普遍偏低的文化程度制约公民的参与能力 | 第38页 |
2. 马克思地租理论视角下公民参与的利益选择 | 第38-39页 |
3. 传统文化背景下参与共识的困境 | 第39页 |
(二) 政府方面 | 第39-41页 |
1. 缺少理想化的政策方案 | 第39-40页 |
2.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行政主体的自利行为 | 第40页 |
3. 缺少对政策执行对象的政策宣传和政策解释 | 第40页 |
4. 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考量 | 第40-41页 |
(三) 政府与公民关系方面 | 第41-43页 |
1. 缺少互适的沟通渠道 | 第41页 |
2. 传统官本位政治文化导致公民主体意识的缺失 | 第41-42页 |
3. 缺乏具有弹性的公民参与机制 | 第42页 |
4. 缺乏反馈机制 | 第42-43页 |
五、构建互适型公民参与机制,减少县级政府土地流转政策执行中的阻力 | 第43-49页 |
(一) 县级政府管理模式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 | 第43-46页 |
1. 改革政府管理理念 | 第43-44页 |
2. 重塑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 第44-45页 |
3. 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 | 第45页 |
4. 提供土地流转中介服务 | 第45-46页 |
(二) 提高公民参与能力 | 第46-47页 |
1. 公民文化的构筑 | 第46页 |
2. 农村公民社区的培育 | 第46-47页 |
(三) 在土地流转政策执行中创建互适的公民参与机制 | 第47-49页 |
1.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第47页 |
2. 建立土地公共决策咨询制度 | 第47页 |
3. 完善土地听证制度 | 第47-48页 |
4. 完善信访制度 | 第48页 |
5. 完善公共舆论监督制度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土地流转与公民参与调查问卷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