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风险及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 | 第10-16页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 第11-12页 |
·关于商业银行不同风险研究的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 第13-15页 |
·对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方法及模型的研究 | 第15-16页 |
2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以江西省为例 | 第16-23页 |
·中小商业银行的特点 | 第16-17页 |
·地域固定性特征 | 第16页 |
·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市场定位 | 第16-17页 |
·决策链短,机制灵活 | 第17页 |
·城市商业银行 | 第17-20页 |
·九江银行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南昌银行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赣州银行发展现状 | 第20页 |
·农村商业银行 | 第20-23页 |
·洪都农村商业银行 | 第21-22页 |
·宜春农村商业银行 | 第22页 |
·景德镇农村商业银行 | 第22-23页 |
3 中小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经营中的风险 | 第23-24页 |
·资本风险 | 第23页 |
·流动性风险 | 第23页 |
·操作风险 | 第23-24页 |
·市场风险 | 第2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先天竞争优势弱 | 第24页 |
·对来自市场的风险抵御能力差 | 第24-25页 |
·风险管理文化落后,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 第25页 |
·风险预警信号滞后,缺乏先进的预警技术 | 第25-26页 |
4 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 | 第26-33页 |
·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 第26-27页 |
·信息不对称导致风险产生 | 第26页 |
·内部机制管理不善 | 第26页 |
·信用制度滞后 | 第26-27页 |
·外部经济环境 | 第27页 |
·操作风险的成因 | 第27-28页 |
·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 第28页 |
·机制失衡 | 第28页 |
·资本充足状况不佳 | 第28-30页 |
·资本金补充渠道较单一 | 第29-30页 |
·盈利能力不强 | 第30页 |
·资产结构不合理,不良资产过多消耗资本 | 第30页 |
·表外业务风险 | 第30-33页 |
·内部控制低效 | 第31页 |
·诸多风险并存 | 第31页 |
·征信体系存在问题 | 第31-33页 |
5 中小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33-41页 |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3页 |
·研究假说 | 第33-34页 |
·因子分析 | 第34-38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34页 |
·模型运算结果 | 第34-38页 |
·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38页 |
·回归分析结果 | 第38-39页 |
·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6 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及借鉴 | 第41-44页 |
·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介绍 | 第41-42页 |
·操作风险管理 | 第41页 |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 第41-42页 |
·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启示 | 第42-44页 |
·操作风险方面的总结与借鉴 | 第42-43页 |
·表外业务风险方面的总结与借鉴 | 第43-44页 |
7 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 | 第44-48页 |
·健全中小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 第44页 |
·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 | 第44页 |
·构建全面风险内控机制 | 第44页 |
·SWOT分析法在内控中的运用 | 第44页 |
·不断完善管理法律 | 第44-45页 |
·法律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4页 |
·以市场定位为导向的制度制定 | 第44-45页 |
·以金融衍生产品为导向的制度制定 | 第45页 |
·不断完善征信系统 | 第45-46页 |
·充实信息获取渠道 | 第45页 |
·建立信用奖惩机制 | 第45页 |
·改进对中介机构的管理模式 | 第45页 |
·对信息的披露和公示制度 | 第45-46页 |
·建立风险损失数据库 | 第46-47页 |
·收集风险损失数据,做好数据库建立的准备 | 第46页 |
·制定符合中小银行发展的制度 | 第46页 |
·操作风险识别是搜集损失的基础 | 第46页 |
·操作风险评价是获得数据的关键 | 第46-47页 |
·不断提高银行自身盈利能力 | 第47-48页 |
·中小银行先天不足 | 第47页 |
·重视盈利能力 | 第47页 |
·开拓表外业务,开展中间业务 | 第47-48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总结 | 第48页 |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研究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