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现代城市快速发展 | 第11页 |
·城市生境严重破碎 | 第11页 |
·居民休闲活动减少 | 第11-12页 |
·滨水空间日渐侵蚀 | 第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动态 | 第12页 |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及动态 | 第12-13页 |
·研究对象和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范围和框架 | 第14-15页 |
2 概念和相关案例分析 | 第15-25页 |
·滨水绿带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定义 | 第15页 |
·功能 | 第15-16页 |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新城 | 第16-17页 |
·绿色基础设施 | 第17页 |
·滨水绿带的规划与设计 | 第17-20页 |
·滨水绿带规划设计方法 | 第17-18页 |
·滨水绿带规划设计要点 | 第18-20页 |
·国内外典型实践案例分析 | 第20-25页 |
·美国水城明尼阿波利斯的公园体系 | 第20-22页 |
·哥德鲁普河滨河公园 | 第22-23页 |
·苏州河及其滨水地区绿带 | 第23-24页 |
·案例的借鉴和启示 | 第24-25页 |
3. 后官湖新城建设现状及分析 | 第25-37页 |
·后官湖新城概况 | 第25-29页 |
·自然与地理条件 | 第27-28页 |
·经济与社会条件 | 第28-29页 |
·后官湖新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地方文脉缺保护 | 第29页 |
·滨水带开发过度 | 第29-30页 |
·乡村生态环境遭破坏 | 第30-31页 |
·新城建设中面临的误区 | 第31-32页 |
·绿色交通系统缺乏 | 第31页 |
·千城一面缺乏个性 | 第31-32页 |
·散状分布单打独斗 | 第32页 |
·新城的发展趋势 | 第32-33页 |
·注重人居环境,追求健康生活 | 第32页 |
·摒弃千城一面,塑造地域特色 | 第32-33页 |
·新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 第33-37页 |
·协调开发与保护 | 第33-34页 |
·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 第34页 |
·使用功能多样 | 第34-35页 |
·展现地域景观 | 第35-36页 |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 第36-37页 |
4 武汉市后官湖新城文岭滨水绿带规划 | 第37-6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7-39页 |
·区位条件 | 第37页 |
·上位规划 | 第37-38页 |
·现状分析 | 第38-39页 |
·规划目标、原则、策略 | 第39-41页 |
·功能目标 | 第39-40页 |
·规划原则 | 第40-41页 |
·设计策略 | 第41页 |
·总体规划 | 第41-65页 |
·主题与定位 | 第41-42页 |
·功能分区 | 第42-50页 |
·总体规划布局 | 第50页 |
·竖向规划 | 第50-51页 |
·道路系统规划 | 第51-56页 |
·植被规划 | 第56-58页 |
·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 第58-63页 |
·标识系统规划 | 第63-64页 |
·绿带宽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 第64-65页 |
5 后官湖新城文岭滨水带游憩规划的主要特色 | 第65-67页 |
·体现蔡甸地方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景观多样性保护融入设计 | 第65页 |
·荷文化 | 第65页 |
·渡口文化 | 第65页 |
·突出休闲游憩景观特色 | 第65页 |
·保持良好城市郊野景观——将田园景观引入城市 | 第65-66页 |
·朴 | 第65-66页 |
·趣 | 第66页 |
·野 | 第66页 |
·续 | 第66页 |
·融 | 第66页 |
·维护城市历史文脉记忆 | 第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6 结语 | 第67-69页 |
·主要成果 | 第67页 |
·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图片索引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图 | 第7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