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

法律程序价值的类型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4页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根据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3页
 三、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法律程序价值类型化的理论渊源第14-20页
 第一节 法律类型化理论渊源第14-18页
  一、何为类型化第14页
  二、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构想第14-16页
  三、类型思维对法学研究的意义第16-18页
 第二节 法律程序价值的类型化标准第18-20页
  一、法律程序价值类型的划分标准第18页
  二、工具主义与本位主义程序价值观的划分第18-20页
第二章 法律程序价值类型化理论述评第20-32页
 第一节 工具主义法律程序第21-27页
  一、绝对工具主义理论第21-24页
  二、相对工具主义程序理论第24-27页
 第二节 经济效益主义程序理论第27-28页
  一、经济效益主义程序理论的内容第27-28页
  二、经济效益程序理论的贡献与局限第28页
 第三节 本位主义法律程序第28-32页
  一、本位主义法律程序理论的内容第28-31页
  二、本位主义理论的贡献与缺陷第31-32页
第三章 中国传统程序价值观的特征及成因分析第32-39页
 第一节 中国传统程序价值观的实质第32-34页
  一、中国传统法律程序价值观形成的宗法人伦背景第32-33页
  二、中国传统程序价值观的实质合理性与形式非合理性第33-34页
 第二节 中国传统程序价值观的特征分析第34-37页
  一、司法与行政不分第35页
  二、法律形式主义的虚无第35-36页
  三、职权工具主义色彩浓重第36-37页
 第三节 中国法律程序价值观的成因分析第37-39页
  一、对家庭式小农经济秩序的维护第37页
  二、对封建皇权的的维护第37-38页
  三、对传统人伦秩序的维护第38-39页
第四章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并重论程序理论的思考与建议第39-51页
 第一节 并重论法律程序价值理论的内涵第39-41页
 第二节 构建并重论程序价值理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第41-45页
  一、构建并重论法律程序价值理论的必要性分析第41-42页
  二、构建并重论法律程序价值理论的可行性分析第42-44页
  三、并重论程序价值理论的具体设想第44-45页
 第三节 构建并重论法律程序价值理论的实现条件第45-51页
  一、法律程序价值观念的革新与突破第45-46页
  二、工具性与本位性程序价值理论的相互关系第46-47页
  三、本位性程序价值与工具性程序价值的相互妥协与协调第47-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第55-56页
后记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大学生法治心态的研究--基于对长沙四所高校的调查
下一篇:美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承保条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